“七·七”事变海报背后的故事
对汉字“事变”的笔划部首进行设计移位,寓意着这场战役的悲壮与惨烈。主体下方“1937.7.7”,再次简洁地点明战役时间和“七·七”事变主题。画面下方以事变事发地卢沟桥为背景,点明战役发生地,同时呼应“七·七”事变的另一种称谓:“卢沟桥”事变。画面前方桥上的一滩雨水,印照出天空中云朵的“7”形,形成上下呼...
“卢沟桥事变”亲历者、“时代楷模”郑福来逝世,享年93岁
“一个民族不清楚自己的历史就没根、没魂,真实的历史必须向年轻人讲出来!这是我作为亲历者的责任和义务!”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纪念日(2023年7月7日)前夕,92岁的“卢沟桥事变”亲历者郑福来再一次走上卢沟桥,为往来游客和学生们讲述起那段苦难而不屈的历史。“这条路数不清走过多少遍,哪里有坎儿我都能记得住。
马英九参观卢沟桥,紧紧握住七七事变亲历者的手,聆听老人讲述血泪...
结束了抗战馆的参观后,马英九来到卢沟桥,与曾亲历过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老人郑福来会面。卢沟桥七七事变亲历者郑福来:我经常到桥上给年轻人讲这段历史,讲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要独立、要复兴,铭记这段历史不是延续仇恨,是要自信、自强。郑福来反复强调说,日本人挑起七七事变不是偶然,是早有预谋,...
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七·七事变”时为何是力主和谈的呢?
和他一起在七七事变中抗击日寇,又一同在淮海战场起义的老战友何基沣,原来1939年就秘密入党。遵照遗愿,何基沣的部分骨灰洒在卢沟桥畔,与当年牺牲于此的第29军袍泽英魂永远相伴。短短几天内,张自忠最大程度地做好了安抚工作,掩埋了战死者,抢救和安置了受伤者,为冀察和29军未及出城人员眷属更改了户口并转移到安全...
无川军,不抗战!细数八年抗战,600万川军的悲壮故事
上个世纪中叶,日军在帝国主义的支配下,开始大举入侵我国,在中华儿女上下一致的团结精神中,一段长达八年的抗战史就此展开,并且出现了许多让国人至今都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其中就包括了当年川军出川抗战的英雄事迹。壮士出川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军国借机向我国发动了全民侵华战争,并且妄想在短时...
郑福来亲历七七事变 马英九参观卢沟桥感慨万千 自立自强振兴中华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领“大九学堂”20名青年学子赴大陆访问,4月8日上午马英九一行在北京参观了卢沟桥并与七七事变亲历者郑福来亲切互动(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马英九紧紧握着93岁老人郑福来的手,并认真聆听老人讲述当年卢沟桥抗战的故事。随后,马英九感慨地说,很认同郑福来老先生说的,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必须告诉子孙,纪念抗战不是为了延续...
高中必读课《落日》就是他写的,他的传奇经历应该讲给孩子听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沪淞战火蔓延,父亲回到南京家里,不久随祖父母同船到达重庆,在北碚复旦大学借读,完成所余课程毕业。1939年,父亲加入重庆《新蜀报》为编辑,正式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时年二十三岁,目击和报导了日军重庆大轰炸的暴行。(1939年摄于北碚复旦)1940年,父亲由《国民...
宜宾:奋力求解“从0到1”
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南京、上海的众多文化教育机构开始内迁。遭受日军轰炸的国立同济大学在出发前,委托已内迁宜宾办厂的校友钱子宁在四川寻找落脚点,但多地均婉拒。消息传到李庄后,这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3000的小镇,义无反顾地发出十六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八旬老人旧书网淘到93年前画报,“封面女郎”竟是学生时代的母亲
发帖讲述母亲卢沟桥故事有意外收获冯先生今年83岁,喜欢旅游,并常在网络上写旅游日记。2019年12月,他在网上发布了一篇游览卢沟桥的帖文及图片,讲述母亲胡恩禧在“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后离开北平的故事。借助网友留言,冯先生在旧书网上淘到母亲学生时代照片。
【党史小故事】“七七事变”85周年,不能忘却的日子!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讲好革命烈士、优秀共产党员、驻村驻寺干部等优秀人物的感人故事,“西藏女性”微信平台开通《党史小故事传播正能量》专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故事吧~1937年7月7日夜北平西南卢沟桥一声刺耳的枪鸣震醒了沉闷的黑暗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悍然挑起“卢沟桥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