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差点冻死,中年仍一事无成,却活成了人间清醒:人的一生,总是充满...
罗曼·罗兰出生在一个令人抑郁的、走投无路的乃至令人激愤的年代,处处是经济萧条和对社会幸福的暴力探索。尽管家庭条件优渥,但罗曼·罗兰小时候身体却并不健康,1岁时,还差点被冻死在寒冷的冬夜。捡回一条命后,也留下了严重的哮喘病,一发病就呼吸困难,随时可能去见死神。5岁时,他的妹妹也夭折了。体会过...
一个看得见的苏联和一个看不见的苏联!
当年罗曼罗兰被邀请到了苏联,他被苏联悻悻向荣的景象、苏联人热火朝天的干劲所打动。他回去之后还写了一个《苏联日记》来赞扬、来表扬,甚至是讴歌苏联的美好以及先进。后来又有一个欧洲的知识分子——奥地利的茨维格,在1928年也被邀请到了苏联去访问。一开始的时候,茨维格在苏联每天被邀请参加各种聚会、参观各种...
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罗曼罗兰
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罗曼罗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当所有人都拿我当回事的时候,我不能太拿自己当回事。当所有人都不拿我当回事的时,我一定得瞧得上自己。这就是淡定,这就是从容。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没有光哪儿来影?暂...
追寻大河—罗曼·罗兰故居踏访
罗曼·罗兰在战争期间写了27卷日记,记载着罗曼·罗兰的良心、信仰和自我牺牲精神,它反映了罗曼·罗兰的伟大公式:人类首要职责,就是要永远忠于“自我”,直到完全作出自我牺牲。在罗曼·罗兰永远栖息的地方,墓园静静卧在小村的教堂旁边。墓园的正面,是一条以罗曼·罗兰的名字命名的大道,两旁排满了粗壮的栗树...
和罗曼·罗兰合影的“敬隐渔”找到了
我在2019年4月3日《中华读书报》发表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首译者敬隐渔和罗曼·罗兰“合影”之疑》一文中,以相貌、身材、时间等诸方面的差异,证明《郭沫若学刊》2015年第一期所载“一九二八年,罗曼·罗兰在瑞士雷蒙湖畔寓所庭院中与敬隐渔的合影”中的不是敬隐渔。该照片谬种流传,的确有尽早澄清的必要。鉴...
人物风流:关于我和罗曼·罗兰的幸福时光
茨威格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曾写到,奥里维是法国文化的精华,就像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德国优秀力量的新秀一样(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智者被强者提高,强者被智者净化。这种相互的喜悦对两个民族来说是一种象征。他们的理想共同构筑了一个最高的理想。它把西方的两个翅膀联系在一起,让欧洲精神自由地翱翔于血淋淋的过去之上。奥里维把从行动中...
一枚戒指背后的故事:2次坍塌,88人死亡,工程师心中的“锁”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对于追求浪漫的人来说,仪式感是一件不可缺少的东西。“仪式感”现在这个词在很多人眼中极其玄妙,因为其覆盖率非常广阔,大到送人一场盛大灿烂的表白,小到送人一个具有深意的小首饰,都可以被演绎为一件富有仪式感的事情。
阅读的悦|诺奖得主“欧洲的良心”罗曼罗兰精彩的文字表达
诺奖得主罗曼罗兰精彩的文字表达,经典作品段落摘抄“阅读的悦”与你分享精彩读书内容。责任编辑:汪锡卿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
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开奖了,历年获奖者究竟怎么评出来的?
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一起访问苏联。期间写的日记被著者本人尘封50年,终于在著者逝世50余年后与中国读者见面了。这是罗曼.罗兰唯一一次对苏联访问,在这次访问中,斯大林两次会见了他,还与布哈休、亚戈达等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有过多次私下接触。著者用较大篇幅分析了斯大林、高尔基和亚戈达...
陈冲:我喜欢没有实用性的激情
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克利斯朵夫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通过主人公的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