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毕节这本书丨集威宁特产于一身的小吃是→
威宁自治县荞麦种植历史悠久,且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素有“高原荞乡”之美誉。威宁现在荞麦种植最具规模的是马摆大山、西凉山一带,上千亩荞麦连片种植,荞花开时漫山红遍。盛产荞麦,自然就有各式各样的荞粑粑。在威宁的各种粑粑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入选了《中华食文化大辞典·黔菜卷》的小粑粑了。小粑粑集威宁...
贵州湄潭:茶的起源 古代茶事 历史名茶……这个博物馆很有看头
据了解,馆内内容主要包括序厅及“前言”“茶的起源”“古代茶事”“历史名茶”“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农垦茶叶”“茶叶科研”“茶叶供销与外贸”“当代茶业”“茶礼茶俗”共10部分43单元。馆内展陈图片共600多张,实物500多件,来自贵州贵阳、安顺、晴隆、贞丰、普安、威宁、平坝、金沙、习水、凤冈、思南、沿河、...
文化中国行 | 彝族撮泰吉:对人类演变的刻画和记录
撮泰吉是仅存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板底乡裸嘎寨的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撮泰吉为彝文译音,意为“变人戏”,撮泰吉的起源,彝文古籍没有确切记载。彝族撮泰吉是当地群众祭祀祖先,祈愿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重要方式,深深植根于彝族的生产、生活及文化历史中。节庆中彝族群众表演撮泰吉。王纯亮摄撮泰吉一般于农历...
贵州威宁:一年一度彝族火把节(图)
火把节的起源,与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密不可分。彝族生活在高寒山区,火不仅是他们取暖、烹饪的必需品,更是驱逐野兽、邪灵,保佑庄稼丰收和家庭安宁的神圣象征。据彝族十月太阳历中的星象学研究,农历六月廿四,北斗星斗柄指向正南,正值夏至期间,彝族人民选择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火把节,以祈求平安与丰收。关于火把节的由来,...
威宁各乡镇(街道)名称由来,你了解多少?
威宁,取“威镇安宁”之意。1954年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简称威宁县,是贵州的西大门,总面积6298平方公里,共有乡镇(街道)41个。现将全县乡镇(街道)名称来源逐一考究,并进行归类,管窥其中蕴涵的文化意义。威宁县城(何欢摄)一、现有41个乡镇(街道)建立的时间及名称溯源...
文化| 茶马古道上的历史余音
在七星河岸边的岩石上,就留有众多的石刻,这就是著名的七星关摩崖(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古驿道旁的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多方:其一为“黔服雄关”四字,横向楷书阴刻,每字0.5米见方;其二为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镌刻的“应星桥记”摩崖石刻,竖向楷书阴刻,共计633字,记七星关之地理位置、山川形胜、历史传说、地名起源等掌故及轶事。
一张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闻,又是明天的历史
《民工潮》1993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三),中国“民工潮”四大源头之一安徽省阜阳火车站的广场上,正在候车前往上海打工的农民工。中国社会形成“民工大潮”的时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后经历过“无序流动”“有序流动”和目前“平稳理性”的三个阶段。于文国摄...
收藏!毕节的九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探究“滚山珠”的起源,绕不开苗族先民的迁徙历史。传说,在远古时期,在大迁徙途中,遍地荆棘拦住了苗族先民的脚步,英勇的苗族青年就用身躯从荆棘丛中滚出一条道路,让迁徙队伍顺利通过,到达现在居住的地方安家落户。为了铭记这段迁徙途中的艰辛,苗族后裔模仿先辈用身躯滚倒荆棘的动作,佐以芦笙伴奏,自创了名叫“地龙...
纵观贵州当代文化
1、《山花》创刊的历史较早,由贵州省文联主办,解放初期的1950年就发布了第一期刊物,不过当初这个刊物不是《山花》的名字,而是叫做《新黔文艺》,后改名为《贵州文艺》,最后再改名才拍板定名为《山花》。杂志社的主编先后出现过大名鼎鼎的蹇先艾、叶辛、何士光、何锐等,目前的主编是李菽荡。《山花》因鲜明的个性...
吃完这三个城市,终于明白贵州为什么这么好吃
荞酥,威宁人家里常备的小零食。王傻子烧鸡如果让毕节人推荐美食,王傻子烧鸡必不可少。相传,河南道口滑县烧鸡技师王维让(人称王傻子)因躲避战乱,来到现在的毕节。为了谋生,便在毕节开了一家烧鸡店,因风味独特而为人称道,“王傻子烧鸡”也成为了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