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曾八次选择目的地:最初是湘西,最后历史性选择陕北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撤离中央苏区,实施战略大转移。寻求战略转移的落脚点,成为当时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最主要的任务之一,直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央红军从最早选择湘西,到最后落脚陕北才站稳了脚跟。01首先计划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并创建新的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百岁种花人,边城小康“活历史”丨人民路上原住民·湘西篇
新中国成立初期,湘西州文化教育落后,教育体系层次单一。1958年,湘西州最高学府——吉首大学建立,位于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这也意味着,民族教育事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赵老没有上过学,但他爱读书。通过多年自学,现在可以读书看报。他对人民南路与燕子岩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印象颇深,那是湘西州图书馆所处的位置。
湘西墨戎鼓镇:传承千年的三大非遗文化瑰宝!
这里的苗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并传承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光辉闪耀的历史记忆走进墨戎鼓镇,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银光闪闪、精美绝伦的苗族银饰。苗族银饰不仅是苗族女性的装饰品,更是她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头饰、颈饰到首饰、脚饰,种类繁多,工艺精湛。银饰的制...
茶峒古镇简介,一脚踏三省,探寻湘西的历史与风情画卷!
茶峒古镇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朝至民国时期,茶峒因其繁荣而享有“小南京”之称。说到湘西,你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那座充满历史沉淀与民族风情的小镇。而今,我要带你走进的,正是这座被誉为“一脚踏三省”的茶峒古镇,它坐落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文化中国行 | 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五宝田古村 寻觅大湘西耕读...
五宝田传统村落群,最大价值在于保护完整,保存了清代、民国、新时代三个时期的民居建筑。漫步五宝田村,各式宅院府第、书院、桥亭、戏台,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共同构成文化底蕴、历史积淀厚重的古建筑群。这些雄伟美丽的民居建筑,不但让人得到感官视觉上的艺术陶醉,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是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
国际友人到湘西开展学术交流和历史人文研学考察
吉信镇中心完小校长田景祥、原副校长向宽松老师为卢克萨娜教授一行介绍了三潭书院的发展历史(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三潭书院位于凤凰县吉信镇,始建于1874年,今年恰逢书院创建150周年纪念。三潭书院是中国苗族地区现存最大的书院,目前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当今研究湘西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文物。书院自建院以来,培养...
长征记--党史频道--人民网
作者简介曲爱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兼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分会会长。一九八三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进入军事科学院从事军事历史研究工作,历任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等职。
生日快乐,我的湘西!
我的湘西六十七载风雨兼程,六十七年春华秋实,湘西州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湘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从古老的摆手舞到动人的苗歌,从精美的刺绣到独特的建筑风格,无不展示出湘...
历史风云中的湘西传奇
《爹》的湘西前现代历史,也像演义和传奇。那里的复杂性,难以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判断。《爹》对湘西历史的讲述,混杂着多种复杂因素。这里有民间的英雄、匠人、能人,但更多的是普通民众的参与。在过去的历史叙述中,是演员为公众表演,而湘西前现代的历史剧,民众自己就是演员。因此这里也有凡是中国人的世事,就是中国文化...
凝望湘西热土 描摹历史画卷
全景式为湘西人物风土立传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创作的《爹》是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作品,并获评2023年12月“中国好书”。小说时间跨度从抗日战争延伸至上世纪90年代,将嘉善阻击战、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有机串联起来,切进宏阔的中国历史和伟大时代,虚实相间地记叙爹和湘西父辈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