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卅武大:大学与国家的自强之路
1928年,时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正式确定设立“国立武汉大学”,次年5月,国民政府法制局局长、法学家王世杰出任首任校长。他提出创造新武大的五个条件:巨大的新校舍、良好的设备、经费的独立、良好的教授、严整的纪律。排在第一的就是大学建筑。今日武大校园的老建筑群基本在这一时期建成,老图书馆两翼是文学...
北大教授黄侃结了9次婚,用假名娶女学生,连女儿的闺蜜也不放过
1919年,黄侃在北大混不下去了,跑到武汉大学继续任教。在这期间,他又看上了大女儿的闺蜜黄菊英。那一年,黄菊英才16岁。为了追到黄菊英,黄侃又开始疯狂写情诗,情窦初开的黄菊英很快坠入爱河,可是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没想到,黄菊英小小年纪便一意孤行,宁愿与父母决裂也要跟黄侃结婚。不久后,黄侃又用新的假...
黄侃先生在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存在
林语堂、周建人等,他们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侃教授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他与章炳麟创立的黄学派饮誉海内外。”显然黄先生的学术地位和对武汉大学古典文学学科的影响都是居于金字塔的顶端的,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武汉大学教授宗福邦:半辈子都在和汉字打交道,毕生年华尽付“冷门...
宗福邦简介:宗福邦,1936年生,著名语言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音韵、训诂研究和辞书编纂工作,曾任该校古籍研究所所长、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宗福邦在...
文献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新选学”——从黄侃的研究谈起
黄侃于1914年至1919年任教北大,教授《文心雕龙》及《文选》等,其时已经开始手批《文选》,并以手抄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骆鸿凯恰于1915年至1918年在北京大学文科中国文学门学习,为黄门高足,应即于此时随黄氏研习《文选》,而渐涉“选学”的。骆鸿凯为学重家法,一生恪守师说,“治学门径,大抵本于黄季刚先生”(...
冯天瑜教授和他父亲的捐藏品,亮相武汉博物馆展出
据介绍,冯天瑜教授的父亲冯永轩(1897—1979)为湖北黄安(今红安)人,著名史学家、收藏家,1923年入读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师从文字学家黄侃先生(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1925年清华研究院创办,冯永轩考取为一期生,受业国学家梁启超、王国维先生。清华毕业后,冯永轩曾在西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等校...
圆桌黄侃并非“五十之前不著书”,学者吁重视批校式学问
王庆元(武汉大学教授、黄焯生前助理):黄焯先生继承了黄侃的精神这一次到上海来,看到太老师这些手稿、批注,还有(黄焯)老师帮着整理的稿本,能有这样好的保管,我们觉得是很不错的。黄侃先生晚年基本就是在南大度过的——当时是中央大学,他一生大概在三个学校时间最长,第一个是北大,从1915年到1919年,在北大任教,已...
武汉大学六任校长是北京大学校友
武汉大学六任校长是北京大学校友胸怀天下的情怀、兼容并包的学风、笃志弘毅的精神……构成北大与武大共同的基因,回望来路,两校深厚的历史渊源则早已为此埋下伏笔:在武汉大学的建设历程中,北大人起到了重要作用。1919年7月,北京大学教授黄侃接受武汉大学的前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聘请,南下任教,成为两校结缘之...
这位河源人是中国早期化学大师,曾领航武汉大学!
在武汉大学的介绍文章中,邬保良的名字出现在一大堆令人眩目的大师名字当中:辜鸿铭、竺可桢、邬保良、查谦、桂质廷、叶雅各、李四光、闻一多、黄侃、郁达夫、沈从文、朱光潜、刘赜、刘永济、叶圣陶、杨端六、李剑农等。邬保良的主要成就,在于他是位化学家,毕生从事无机化学、胶体化学和物理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撰有论文《原子核...
[文化聚焦]黄侃学术研究渐成显学(图)
武汉大学成立黄侃研究所,设立黄侃奖学金。1963年黄念田将其父黄侃手批书籍遗稿捐赠武汉大学。武汉大学领导对这批珍贵文物的典籍视为珍宝,决定由黄焯教授组织有关教师进行清点和整理工作。1981年武汉大学领导给黄焯教授配备助手,增拨科研经费。为了加强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成立黄侃研究所。为了继承黄侃遗志,使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