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赞美松树,吟诵一首七律,描写生动,最后两句卒章显志
范仲淹乃是北宋初期的一代名相,他深谋远虑,具有将帅之才,其文学才华也深受后世崇敬。元好问就曾称赞他当百姓时堪为名士,在边境时则为名将,在朝堂行走时又为肱骨之臣。范仲淹在担任苏州太守时经常忘我地工作,并竭尽全力地为百姓谋福利,也让这个古城变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过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就会不时...
经典育儿:范仲淹《岳阳楼记》全文拼音诵读版
因而,便引发了少数学者关于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是否去过岳阳楼的争议。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皇祐四年(1052),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
两宋齐州风华录|范仲淹:春满百花路
姜遵为谏议大夫时曾回家乡,范仲淹和一些青年学生去拜见他。告别之时,姜遵单独留下范仲淹并把他介绍给夫人,说他年纪虽轻却是个奇士,将来不仅会成为显宦,还将立盛名。姜遵是一名有才能的官员,这个故事说明他看出青年范仲淹才华超群、志向远大的气质。宋人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记载了范仲淹这样一则逸事。晚年范仲淹...
范仲淹被严重忽视的一首禅诗,通篇心如止水,仅40字美得令人心醉
范仲淹存世的诗作共305首,其中不乏经典,这首诗却很少有人关注。其实它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写得颇为高明。诗题中的“小隐山书室”是富春谢家的书室,谢家的谢涛与范仲淹是多年好友,这谢家祖孙三代出了五名进士和五位诗人,所以这书室也成了文人墨客咏诵的对象。诗的前两句写书室所处的环境,一条小路通向...
范仲淹担当精神耀千秋
范仲淹之所以遇事敢于担当,是因为他具有舍家为国,大公无私的胸怀。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宋军大败于延州的三川口,朝野震惊。三月,已52岁且遭受三次罢黜之辱和刚刚亡妻之痛的范仲淹,毅然接受朝廷召唤,撇下年幼的子女,以多病之躯带着16岁的长子纯祐,由越州(治今浙江绍兴)知州任上赴西北抗击西夏。当时延州新败...
学习范仲淹七绝4首,文字质朴中自有清气十分耐品,手法不简单
题翠峰院(范蠡(宋本作越相)旧宅)北宋·范仲淹翠峰高与白云闲,吾祖曾居水石间(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千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青山。首句“翠峰高与白云闲”,诗人以翠峰之高与白云之闲逸起兴,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自然景象。这里的“翠峰”既指实际的山峰,也象征着范氏家族的高洁和坚韧。而“白云”则寓意着超脱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4句以小见大诗词:尺幅千里,意境壮阔
——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四面边塞的角声此起彼伏,千重山嶂之中,长烟萦绕,落日余晖映照下,孤城紧闭。这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壮与宋军战事惨败的苍凉。0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悲悯苍生泪,满溢菩提心。6首怜悯劳苦大众古诗词:蕴意深远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江岸上,人头攒动,熙来攘往,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他们干什么来着?一打听,原来是人们得知今天的渔汛:捕获了好多好多鲈鱼,任君挑选。
文史丨这个春节大鱼大肉是不是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靖康城破,黼宅骨肉绝粮,此僧即用所收之饭,复用水淘,蒸熟送入黼宅”,供他们一家吃食,“老幼赖之无饥”。反观北宋名臣范仲淹,少时清苦为学,寄住在寺庙里读书,晚上取粟米二升熬一锅粥,等第二天早上凝固了切成四块,早晚各两块,仅配点素菜和盐。如此三年,同学们怜其清苦,他却视为珍馐美馔。
百馆荐书 全省共读 | 江苏名人书单:文脉悠长,人杰地灵
魏福明,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合著有《王安石评传》,独著有《范仲淹传》等著作。内容简介:在北宋统治由盛转衰、文教昌盛、儒学复兴的历史背景下,从范仲淹的生平和事功、思想和学术两部分着手论述,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形象。书中着重辨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