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隐忧还是通缩破局?——兼论本轮密集宽松政策的核心思路
综上,近期密集出台的宽松政策已在应对通缩挑战:尤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以及加力帮助地方政府化债,意在改善居民端和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在渐进释放的政策作用下,市场信心或能逐步恢复,从而缓解通缩压力,但当前刺激消费的政策力度尚显不足,货币流动性堵点仍待打通,若要实现温和通胀,或需后续更多针对性措施出台。
邢自强:我们可能需要一记猛招,打破通缩后,财政可持续性反而会改善
8、通缩螺旋的风险是:越勒紧裤腰带省钱,发现越来越省不下钱。这个时候,往往只能靠中央政府暂时性的扩张赤字,来稳定总需求。打破通缩之后,财政的可持续性反而会改善,而不是恶化。9、未来两年,中国或能渐进地找到正确的政策组合,逐步地打破通缩。我们推演的最实际情境是到2027年,企业的利润率、各方面的预期能...
通缩,还会持续多久?
所以,通缩不仅是国家的噩梦,更是普通人的悲剧!所以,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追求通胀,厌恶通缩。也正因如此,在中国通胀数据CPI在“0”附近徘徊,我们迎来了一系列拉升通胀的举措————比如2024年我们的经济目标之一就是CPI要达到3%,也就是经济过热的标准——比如,2024年10月8日,央行行长潘功胜明确...
曹和平: 不必过于担心通缩或通胀
当消费者的预期基本保持时,货币发行合理适度条件下,宏观恢复是可持续的,经济内在的动力学机制韧性不支持关于通货紧缩的担心。同样,部分观点还担心,今年几十万亿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放,会不会在下半年出现通货膨胀?这和担心通货紧缩的超前预期心理一样,属于宏观指标过度敏感病症:偏离某个宏观经济观察的心理预期数左...
中信建投:本轮熊转牛的关键,经济能否走出“通缩”
过去中国风偏资产压制原因逃不开两个字,“通缩”。这次政治局会议意义重大,政策导向从重视生产制造转为关切居民消费;市场定价走出“通缩交易”的政策启动。所以会议过后关于通胀预期的交易开始升温。研究上能够预判政策转变,我们此前一直提示下半年最重要资产主线是《等待宽松》(2024年7月10日),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无法精...
再全球化下的通胀与通缩
更加长远和根本的问题则是,是否愿意真正放弃为欧美提供廉价产品而赚取辛苦钱这个为他人作嫁衣的“定位”,是否愿意接受更多的通胀因素来对抗通缩趋势,是否能在这个过程中变革自身的体制去创造性地实现类似right体系下的分配博弈结果,能让更多的老百姓更有钱,能让更多的企业能在本土赚到更多的钱(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
通胀回归,是后续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
2023~2024年的偏通缩,将一去不复返了!拥抱全球大滞胀时代,是未来10多年所有人的宿命。由于央妈的基础货币根本没有少放,这也提示我们,只要货币乘数强势拉升,整个社会流动性会一下子陡增。考虑到全世界没有一家央妈是可以控制货币乘数的,这就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通胀要么不来,来了一定超出你的想象。
通胀与通缩可能会同时发生:一切在悄然转换
当下与未来,中国经济的大格局,通胀与通缩很可能会同时发生。这不是在给通胀与通缩重新下定义,而是在陈述中国经济特有的场景;这种特有的场景,源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所谓的二元经济结构,从经济主体上说,表现为国企主导的国计,与民企主导的民生;在社会层面,差不多成了左派与右派的代言。
前央行行长都承认通缩!下一步是制造通胀?
应对通缩最好的办法,或者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陷入通缩。就跟治疗绝症的办法,是不要得绝症一样。说白了就俩字:没辙。为什么通缩这么可怕呢?因为它会让经济陷入负面螺旋,然后恶性循环。比方说,同样是一万块,今年只能买个电脑,明年能买辆车,后年能买一栋房子。
智库· 悦读 |通胀与通缩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持续的通货紧缩可能会抑制投资,因为企业和消费者可能会推迟购买和投资,期待未来价格更低。三是债务负担加重。通货紧缩会使得债务的实际负担加重,因为债务的名义价值不变,但货币的购买力增强了。四是经济复苏挑战。在经济复苏期间,适度的通货膨胀通常被视为经济健康的标志,如果存在普遍的涨价厌恶和价格冻结,可能会延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