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饮料零脂肪 每瓶含糖量相当于15块方糖
农教授表示,产品的宣传语"零脂肪"、"吃饱了喝一瓶"制造了一种假象,就是"多喝也无妨",这其实是不对的,饮料里尽管不含脂肪,但仍含有糖等成分,吃过饭后再来一瓶就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这样就可能起到反作用,破坏营养平衡,可能会对*健康构成危害,"拿它来减肥就更不可能了。"农教授提醒消费者,购买饮料等食品时,...
新闻多一度|当饮料开始“分级”,零糖零卡一定级别高吗?
据了解,上海此次推行的“营养选择”饮料分级方法主要参考国内外标准,考虑饮料营养成分分布及人群饮料摄入情况,最终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分级从A到D级,其推荐程度递减。目前,共有4家企业参与“营养选择”标识试点,今年陆续在上海区域的产品销售菜单、饮料外包...
低糖无糖零糖存误区,饮料营养分级标识值得推广
因此,对饮品进行营养分级显得尤为重要。此次试行的饮料营养分级,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推荐程度逐步递减。虽然目前参与企业还不多,但起到的消费导向值得关注。一方面,营养分级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于食物营养的认知,指导其合理选择饮品。营养...
上海试点含糖饮料“分级” 你爱喝的“快乐水”拿到A了吗?
同理,“零糖”饮料也不代表不含一点糖,根据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食品里每100毫升或100克中含糖量小于0.5克,就可以宣称是“零糖”或者是“无糖”。“而且食品含有淀粉,可能标注为零糖,但其摄入人体消化后会变成葡萄糖。”朱加进指出,这些标语有可能会使公众产生误区,摄入大量饮料,这对身体也是不利的。国外已有...
自助贩卖机里,几乎看不到“含糖”饮料了
这是因为,人造甜味剂给予身体新陈代谢机制的暗示是“糖类已经十分充足”。这种信号导致身体释放出大量的胰岛素,会将更多的血糖转化为脂肪。人造甜味剂搅乱并减缓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人们每天会消耗更少的热量。无糖气泡水零卡可乐并没有在国内流行。在国内消费者还没意识到糖的危害之时,号称“0糖0脂0卡”元气...
含糖量、反式脂肪一目了然,上海给饮料“分级”
首先,能帮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所购买饮品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糖和脂肪含量,从而做出更为健康的饮食选择(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其次,这种分级标识制度能够鼓励饮料生产商减少高糖、高脂饮品的生产,转而研发更多健康的低糖、低脂饮品,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事实上,除了政府相关举措,一些茶饮品牌早已迎合消费者的健康诉求,自行展开...
“零饮”风尚 撕开“零饮谎言”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一方面已有较多的证据表示,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对健康造成影响。饮食中摄入过量糖油,不仅会导致超重肥胖,还将引发膳食相关慢性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中国营养学会表示,在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下,我国的营养科普教育急需下沉到...
“牛奶0脂、奶茶0糖”,喝口美式就心悸的白领开始靠「0咖啡因」续命?
一场浩浩荡荡的大清扫行动正在饮品界展开,对象是成分表。从脂肪到糖,再到植脂末,标“0”的越来越多,曾经不可或缺的原料接二连三盛大退场,即饮饮料、现制奶茶、现磨咖啡,纷纷加入这场大清扫。现在,饮品们已经卷到“0咖啡因”了。咖啡成为打工人的圣水也就近几年的功夫
超过50%的年轻人爱喝饮料 你想过后果吗?
本次问卷调查中,70%以上为不超过30岁的消费者,其中10%为未成年人。“如果饮料按糖度、反式脂肪含量等进行营养分级,会影响你的选择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3%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受到影响,想喝饮料就会选择购买。而选择“如果等级低,则不会购买”以及“看到分级就不想喝饮料了”的比例分别为42%和20%。
解锁饮料们的“新身份”
“一个食品包含的营养信息是很丰富的。目前我国实行的营养标签只抽出了能量、碳水、蛋白、脂肪、钠,这必然丢失了其他营养信息。”在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钟凯看来,分级标识是营养标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标识越简单,丢失的信息越多。“上海试行的饮料营养分级标识是从糖和脂肪角度出发的一类评价,不应扩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