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的奥秘
北京时间是中国国家标准时间,它产生于陕西并由位于陕西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为了能把“时间”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几代中国科研人员一次次实现关键技术“零”的突破,达到授时技术自主可控,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是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守时实验室显示的北京时间(资料图)新华社记者刘潇摄“就算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也...
什么?“北京时间”不是产生于北京?他来告诉你答案
1997年,张首刚来到巴黎天文台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进修,深切感受到国内时间频率技术与国外的明显差距。1998年,他开始在巴黎第六大学攻读量子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他被巴黎天文台聘为助理工程师。在国际一流时间频率实验室学习工作的近7年间,张首刚独立完成了世界第一台铯原子喷泉钟——法国时间频率基准的改造,至...
甩掉“洋拐棍” 中国迎头赶上——创制“北京时间”攻关纪实
时间回到70年前,在位于祖国东部沿海的上海,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大学生同样在苦苦追问:时间要那么精确到底有啥用?她就是“北京时间”创制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原台长叶叔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4项决议案,分别是确定首都、纪年、国歌和国旗,并将“中原标准时...
【光明日报】把时间精确到72亿年仅偏差1秒
“‘北京时间’就是由一套几十台守时原子钟实时比对‘世界时’测量产生的。”成都天奥电子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董道鹏介绍,可用于守时原子钟组的激光抽运小型铯原子钟,由中国电科与国家授时中心联合研制,每30万年误差1秒,成功应用于国家标准时间产生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重要工程,以及电力、通信和计量等重要领域。
工道·专题 | 大国“钟”匠揭秘:“北京时间”是怎么产生的?
在西安地铁航天新城等站点,竖立着“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宣传海报,关于张首刚的介绍,写着两行大字:“于空白处落笔,雕刻精准‘北京时间’;在寂寞中前行,铸就授时国之重器”。作为一名终日与“时间”为伴的科技工作者,张首刚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时间流逝得太快,工作任务越紧,时间越不够用。
【新华网】张首刚:“雕刻”时间的人
2005年,张首刚离开在京的家人,一个人来到陕西临潼(www.e993.com)2024年10月31日。当时的国家授时中心在原子钟领域是一片空白,张首刚从零开始。于他而言,有限的条件不仅是绊脚石,也是倒逼创新的催化剂。“钟这个研究内容永远没止境,你今天到了-15量级,明天可能还要-16量级,所以就离不开,一算也就18年时间了。”时至今日,张首刚和他的团队仍...
权威访谈丨张扬对话张首刚:“雕刻”时间的人 带你准点进兔年
权威访谈丨张扬对话张首刚:“雕刻”时间的人带你准点进兔年---张首刚介绍,目前我国已实现了国家标准时间生产的自主可控。
...匠——记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首刚和他的“时间团队”
2005年,张首刚海外学成回国后离开北京,来到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国家授时中心,主持原子钟研发与标准时间研究。“当时国家授时中心用于守时的小铯钟完全依赖进口,更没有基准型铯原子喷泉钟,就连相关研制设备和研究人员也都没有。”据张首刚的大学校友且几乎同期归国的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郭文阁回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
张首刚研究员:时间频率信号的校准与控制
张首刚,男,1966年出生,陕西咸阳人,获巴黎第六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精密测量物理”指导专家组成员、国家SKA专项专家组成员、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天文学会时间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天文学会时间工作组成员,以及中科院时间基准...
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北京时间”是在临潼产生的
华商报:北京时间是怎么产生的呢?张首刚:北京时间是由一套几十台原子钟实时比对测量共同产生的,用这些原子钟产生一个平均时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呢?是为了稳定和可靠。但有了这些还不行,时间是全世界的,不是哪一个国家的。那怎么办呢?全世界共有五六百台原子钟,每天都通过卫星在空中进行比对,比对之后就共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