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在西藏遇到白色帐篷,要躲着?老牧民劝诫:进去谁也帮不了你
曾是藏族牧民长期游牧生活中的临时住所,因其容易辨识的特性和象征意义,慢慢地更是成为了他们传统文化的一种文化符号。白色帐篷,现在已然成为了藏族传统相亲习俗的一部分。当一个家庭中有女儿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父母就会在自家帐篷的旁边为女儿搭一顶白色帐篷,以此向附近的邻居传递“女儿待嫁”的信息,同时吸引其他潜在...
中国不能没有玉麦!近1/2被印度侵占,一位藏族老人在此守卫34年
当时也有人来劝桑杰曲巴搬离,但仅在山外生活了一个冬天,对玉麦放心不下的桑杰曲巴就又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回到这里。面对空无一人的地方,桑杰曲巴默默的将自己的住所往实控线的方向推进了5公里,更加靠近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而这个简陋的小屋,不仅是桑杰曲巴一家三口生活的地方,也是玉麦乡乡政府。而这位藏族老人...
邹逸麟先生关于早年生活的回忆
先是数万人涌入租界,根本找不到住所,先租一家人阁楼,后来总算找到了福康里像样的住地,已经很不错了。我的生身父母原为长兄长嫂,三弟星如三十岁还无子息,又外婆做主,将我一胎生出即过继给三叔为子,这在我口述历史里讲得清楚了。因为是过继来的,从小即雇奶妈喂养,据说我奶妈是绍兴人(有照片)喂了八个月,她...
日本导演竹内亮“再会长江” 10年前拍摄的江边百姓现在怎样了?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5月23日报道:2011年日本导演竹内亮曾拍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引起轰动,其中抱着小羊给游客拍照的藏族女孩茨姆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十年后竹内亮再次溯流而上,将镜头对准长江沿岸百姓的日常,重访十年前的人和物,记录时代变迁。昨晚,纪录电影《再会长江》在上海影城SHO举行上海千人观影活动,当灯光亮...
海拔4000多米挖“黄金”
这是5月23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沙德镇拍摄的当地居民在草山上修建的临时住所(无人机照片)。在虫草季,人们大多住在草山上,以方便外出劳作。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人们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沙德镇的草山上挖虫草(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历时十年创作 日本导演竹内亮纪录片《再会长江》 拍出中国毛细...
竹内亮走过南京、上海、重庆、云南、四川等省市,记录了江上的开船人、重庆棒棒、水库移民等群体(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2011年拍摄的影像与十年后的影像穿插对比,从中能直观地感受到长江流域的环境已变得更加干净,居民住所变得更加宽敞气派,老百姓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幸福。正如纪录片导演范立欣所说,竹内亮关注到“十年间中国毛细血管中的...
导游甘肃丨神秘的白马藏族人的“池哥昼”面具舞
“池哥昼”是陇南白马藏语的音译,在白马人语言里,“池哥”意为山神,“昼”即舞,流传于陇南市文县铁楼藏族乡的麦贡山、入贡山、旧寨、案板地、强曲、铁楼寨、枕头坝、草河坝、寨科桥、阳尔山、大坝、迭堡寨等12个自然村寨。每年春节期间,文县白马山寨都要表演面具舞,除在村寨场上表演外,还从早到晚挨家逐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搬进新住所 搬出新未来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廿地乡切扎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4岁的仁青加和38岁的妻子切忠也靠做裁缝彻底摆脱了贫困。切扎村距离共和县府恰卜恰镇24公里,是该县4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2017年,全村居住偏远、分散的1144户471名农牧民进行了搬迁,其中101户334人通过统规自建住房方式,异地安置于恰卜恰镇城北新区,距...
武汉“侯爸爸”26年只做一件事——为异乡求学的藏族孩子撑起一片...
毕业3年,德吉拉姆也一直跟“侯爸爸”保持联系,“如果当初没有他,就不会有‘江城妈妈’,我或许就不会遇到这么多好心人”。2020年初,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入职不久的德吉拉姆将一个月的工资全部买了口罩捐给母校。10余年来,为帮助藏族贫困学生在武汉找到归属感,侯伯云联系农工党武汉市委员会、洪山区工委会,在武汉...
曾经人畜混住,如今新居间间——藏家新村有了新气象
曾经人畜混住,如今新居间间——藏家新村有了新气象8月,正是康巴高原最美的时节。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甲洼镇东珠村,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在正在家门口纳闲的村民洛彭措身上,大门外,一条新建的水泥村道蜿蜒着伸向远方。这位54岁的藏族老人抱着1岁多的小孙子,和邻居们坐在新家门口的台阶上拉着家常。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