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焦念志:推进海洋负排放,为经济发展留出更大空间
此外,由焦念志牵头发起的“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于2022年正式批准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联合国十年倡议计划框架(UNDecade)中的国际大科学计划,目前该计划已吸引来自33个国家的78所高校科研院所加入。据了解,这一计划将汇集全球科研力量,探索实施海洋负排放示范工程,在实现重大理论...
中科院南海所回应环评涉嫌抄袭:将严肃处理
《公告》称,接网友反映,由广东省航道局深圳航道事务中心委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评报告书涉嫌抄袭。对此,我局决定:1.终止目前正在开展的该项目环评公示。2.立即责成环评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重新组织开展环评,对项目实施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红树林、鸟类、水...
揭秘神秘的海洋世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
徐雨博士作科普报告此次公众科学日活动也是中科院海洋所第一次在古镇口园区举办,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线下包含科普展厅、实验室等7个板块内容的现场展示,10个海洋科技互动实验,博士大讲堂以及海洋知识有奖问答等。线上包含海洋科普报告、“海洋之夜”主题直播。海洋湖沼知识有奖问答赤潮真的怕“吃土”吗...
中科院海洋所发起的HOMES国际科学计划获批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
由中科院海洋所联合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海洋研究机构共同申请的“多重胁迫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HealthofOceanunderMultipleEcosystemStressors,简称“HOMES”)国际科学计划正式获批。
中科院海洋所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技术取得新突破,填补我国该领域...
中科院海洋所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技术取得新突破,填补我国该领域空白半岛全媒体记者王丽平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发的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在南黄海海域搭载自然资源部向阳红01科学考察船完成海上试验验证,获取单柱、连续、低扰动500毫米大口径柱状沉积物7.89米,创造了该海域大口径柱状沉积物的最长...
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董西洋研究员课题组受邀发表评论性论文!深海微...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董西洋研究员课题组受邀在Cell旗下期刊《TrendsinMicrobiology》(中科院一区TOP,IF=15.9)发表题为“Deep-seamicrobialgeneticresources:newfrontiersforbioprospecting”的评论性论文(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文章突显了深海微生物的广泛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生物基因资源勘探中尚未...
“科学”号科考船:把实验室“搬到海底”
中科院海洋所在深海海底搭建了水下实验平台科学家得以在深海开展水下原位实验为揭示深海生物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了可靠依据“科学”号科考船的科研人员在深海发现的冷泉喷口(2021年6月摄)。新华社发(中科院海洋所供图)↓深海原位实验之一:重金属胁迫响应实验...
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资深院士简介(一)
1994年获得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2000年倡导成立了中日海洋腐蚀环境共同研究中心,担任首届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成立了中科院海洋所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发展中心;2011年6月受聘为重庆大学化学...
新发现!中科院海洋所揭秘对虾进化中的关键因素
近日,由中科院海洋所李富花课题组主导完成的科研论文“简单重复序列促进对虾基因组可塑性和适应性进化”在Nature子刊《通讯-生物学》在线发表。该研究针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peat,SSR)在对虾基因组内呈爆发式扩张的现象,首次提出SSR在基因组内急速扩张的新机制,揭示了SSR在对虾基因组的可塑性和适应性进化过程...
中科院海洋所正式乔迁
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乔迁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核心区举行,标志着海洋所即日起开始搬迁至青岛科教园,按照计划,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正式迁至西海岸新区海军路88号中科青岛科教园。仪式现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表示,海洋所由南海路园区搬迁至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