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技术史专业考研科目
202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不区分院系科学技术史专业统考计划招生人数为4人。不区分院系科学技术史专业的初试考试科目是: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12科技史写作917科学技术史同学们也可以登录院校的官网查询核实,以下是院校的具体……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技术史专业考研科目202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内少数兼具科学与人文的基础研究单元,属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性建制,是世界三大综合性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中心。研究所致力于研究科学技术的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认知科学技术与社会...
王扬宗教授解说中国院士制度的前世今生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任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史编研组组长王扬宗教授,受邀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中国院士制度的前世今生》的精彩报告。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执行主任石云里教授主持报告会。王教授首先将中国科学院的组织架构图与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组织架构图进行了对比,展...
著名科技史专家华觉明研究员应邀为我校师生做报告
5月20日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副所长华觉明先生应邀在东区师生活动中心五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中国四大发明和中国二十四大发明”的精彩报告。华觉明先生首先回溯了“四大发明”这一说法出现的历史,指出其最早由西方人(如培根等)谈及,并最终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国所广泛认可。此后,也有学者认为...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和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纪念封在北京发布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下午,《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纪念封和《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五辑)》纪念封,在“古韵今辉:跨越千年的中华文明”主题活动上联合发布。两款纪念封设计师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专家等,分别科普讲解纪念封的设计理念、工艺亮点、呈现思路以及相关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知识。《中国...
“人文和科学一点都不矛盾,科学史恰恰是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
硕士毕业后,在卢央的推荐下,孙小淳进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跟随天文学史专家薄树人攻读博士(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当时,薄树人先生跟荷兰方面有一个合作培养项目,对方是荷兰著名的物理学家,对中国古代星空感兴趣,希望找一个中国助手,孙小淳便被派往荷兰阿姆斯特丹从事相关学习研究。
世界科技史知多少?
世界科技史知多少?转自:中国科学报“我们对世界科技史依然知之甚少,这难以满足国家科技创新对科技史知识的迫切需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张柏春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科技史研究随近现代科技发展而兴起,成果服务科技创新发展。通过分析科技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
郑和航海、布达拉宫等入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纪念封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办的首发活动现场,该所韩毅、黄兴研究员还通过访谈形式,分别对方剂学和罗盘(指南针)这两项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予以科普介绍和解读。3月20日,《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系列纪念封第四辑在北京首发,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代表合影。中新网记者孙自法摄据了解,《中国古代重要科技...
竺可桢与李约瑟——一段三十年的友谊|郭沫若|科学史|华罗庚|中国...
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竺可桢担任中科院副院长之后,便一直关注和推动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工作。李约瑟于1950年10月26日致信竺可桢,但他不知道竺已经去了北京,仍然将信寄到了浙江大学。在信中,李约瑟希望将他附上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目录译成中文,让更多的中国学者知晓。
基础研究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路径
从历史上的三次“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和一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思想脉络中,不难发现中国基础研究发展的特点。1989年“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结合“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总体思路,首次在国家层面加强协调基础研究,提高投资比例,制定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2000年的全国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