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团队Nature新发现,近岸蛋白高活性LIF助力解锁旁着丝粒异染色...
然而,在脊椎动物中,旁着丝粒异染色质的从头建立机制至今仍不为作者所知。2024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课题组在Nature(IF=64.5)发表题为“Targetingpericentricnon-consecutivemotifsforheterochromatininitiation”的研究论文。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特异性靶向能力以及APEX2系统的邻近标记能力,该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团队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冰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细胞命运稳定性与可塑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被授予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每一个人的基因组都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但爸爸妈妈给我们的基因组效果一样吗?”朱冰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个看上去简单的问题,恰恰蕴含着生命科学领域中表观遗传学的基本...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团队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冰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细胞命运稳定性与可塑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被授予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每一个人的基因组都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但爸爸妈妈给我们的基因组效果一样吗?”朱冰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个看上去简单的问题,恰恰蕴含着生命科学领域中表观遗传学的基本...
【前沿进展】Nature丨朱冰课题组发现旁着丝粒异染色质的建立机制
2024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课题组在Nature发表题为Targetingpericentricnon-consecutivemotifsforheterochromatininitiation的研究论文12。该工作揭开了上述两个重要问题的谜底。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特异性靶向能力以及APEX2系统的邻近标记能力,该研究首先开发了一种能够鉴定特定基因组位点附近蛋...
Nature | 为近百年前的难题提供新的线索!朱冰团队发现旁着丝粒异...
2024年7月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Targetingpericentricnon-consecutivemotifsforheterochromatininiti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锌指蛋白ZNF512和ZNF512B通过直接DNA结合特异性地定位于旁着丝粒周围区域。值得注意的是,ZNF512和ZNF512B都足以在异位靶向重复区域和旁着丝粒周围区域...
Science子刊;侯百东/朱冰团队揭示抗病毒记忆B细胞的表观遗传记忆
2024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侯百东研究组和朱冰研究组在ScienceAdvances期刊发表了题为:Anti-viralmemoryBcellsexhibitenhancedinnateimmuneresponsefacilitatedbyepigeneticmemory的研究论文,在研究抗病毒记忆B细胞(MemB)中的表观遗传信息时,发现抗病毒MemB同时具有适应性免疫记忆和天然免疫...
读博期间“0发表”,他耗时9年攻克一道科学难题
幸而,生物物理所没有博士毕业生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这让马润泽得以在没有发表一篇论文的情况下顺利博士毕业,并留所担任博后,继续相关研究。朱冰团队发表在Nature的研究。33岁,期待检验学术独立性如今,即将博士后出站的马润泽正在寻找教职。在朱冰的长期鼓励下,马润泽并不担心自己的能力,他期待在博后出站后检验...
研究揭示脊椎动物中旁着丝粒异染色质的从头建立机制—新闻—科学网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所近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组揭示了脊椎动物中旁着丝粒异染色质的从头建立机制。相关论文7月4日发表于《自然》。1928年,异染色质的概念最早被提出,指的是基因组中用染色较深、相对不开放的区域。从裂殖酵母到人类都拥有旁着丝粒异染色质,目前,人们已揭示了旁着丝粒异染色质...
青科沙龙第112期 | Nature-旁着丝粒异染色质的建立机制
01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课题组在Nature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旁着丝粒异染色质的建立机制。02该研究鉴定了能特异性地定位于旁着丝粒异染色质区域的锌指蛋白ZNF512和ZNF512B。03结果显示,ZNF512和ZNF512B具有与SUV39H家族蛋白直接相互作用的能力,共同招募SUV39H家族蛋白以起始H3K9甲基化修饰的从头建立。
科学家发现B细胞或能保留记忆形成机制,助力疫苗的有效性评价
该团队表示:“生物物理所有着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各实验室会在所内轮流做报告,介绍自己实验室工作。”其中,该所的朱冰研究员领导的实验室,致力于研究细胞内的表观遗传信息如何在细胞增殖后实现代际传递。通过此,侯百东等人开始对表观遗传学领域产生了一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