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埠外国医大师走进“石库门” !揭秘上海唯一的名老中医诊所...
据记载,在金陵中路靠近嵩山路这一段,针灸、内科、伤科医师众多,几乎是隔几个门面就挂着一块中医招牌”。在八仙桥的中医师中,以针灸名医杨永璇、陆瘦燕,骨伤科名医石筱山名气最响。在有关专家看来,海派中医的这个“容”字包括着:容量、容纳、兼容、宽容。容纳全国贤才,体现海派中医的容量;学术兼容,流派纷呈,派生出...
视频|石氏伤科杨氏针灸……老上海人熟悉的中医“非遗宝贝”,而今...
杨永璇出生于1901年,17岁受业于浦东唐家花园名医王诵愚,1921年学成之后回到周浦以“针灸疯科方脉”悬壶应诊,并先后于董家渡、浦东三林塘等地设立分诊所,1937年迁居上海八仙桥开业行医,与陆痩燕、石筱山并立,成为八仙桥三足鼎立之势,颇具声名。杨永璇著有《针灸治验录》,是中国首部针灸医案专著。曙光医院针灸科...
海派中医“金字招牌”何以170年来开枝散叶历久弥新?流派弟子道出...
1880年,创始人石兰亭先生于南市杨家渡新街开设诊所,自此开启石氏伤科流派。时光荏苒岁月流逝,170余年间,流派开枝散叶:第二代传人石晓山先生将流派发扬光大、誉满全城;第三代传人石筱山先生创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伤科,成为石氏伤科杰出代表;第四代传人施杞教授,师承石筱山、石幼山先生,倡导“整体论治”慢性筋...
良医| 腰突、颈椎病……这些现代人“魔咒”龙华骨伤科怎么用中医...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坚持用传统中医技术治疗现代病——这个骨伤科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从镖局到诊所,传奇海派中医骨伤科龙华医院内的一片草地上,树立着“建院八老”的铜像,他们是范新孚、陆瘦燕、徐仲才、黄文东、丁济民、石筱山、顾伯华、陈大年,从1960年建院起,龙华医院就是沪上中医名家聚集地,其中石氏...
“八仙桥”到底在哪?那里曾有不少中医流派闯荡上海滩
事后,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不胫而走,于是石筱山这个名字便名扬沪上。到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的每个三轮车夫都知道石氏伤科诊所在哪儿,诊所几乎每天都要接诊三四百人,其中还有不少人特意从外地赶来,半夜就在门口排队求诊。如今,石氏伤科在位于黄浦区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
【证章小天地,中医大世界】(十七)——四明医院与吴涵秋先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上海市中医学会的筹办工作遇到了经费困难的问题,在向银行贷款无果的情况下,吴涵秋与朱小南、石筱山、石幼山、陈大年、顾伯华、董廷瑶等老一辈中医大家一起,借款支持学会成立(我们收藏了大部分借据,回头会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其中吴涵秋先生与朱小南就是个人出借资金最多的二位,分别达到100万元...
石氏伤科:正骨传奇
次子石筱山曾就读于中国最早的中医学校——神州医学校。季子石幼山就读于丁甘人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由于长子亡故,石晓山就让石筱山、石幼山相继辍学,帮他襄理医务,1929年起共设诊所,至1933年诊所由老城区的新新街迁至当时法租界连云路。到了第三代,发展出“外伤内治、气血并重”的石氏伤科已名震沪上,成为当时...
石氏伤科半个世纪的巨大跨越
新中国成立前的老上海有个家喻户晓的地方叫新城隍庙,新城隍庙的马路对面,有个同样家喻户晓的石氏诊所,只要随便问起,连三轮车工人也会把你送到那里。石氏诊所的主人是骨伤科医术大家石筱山,石氏伤科传到他这里已是第三代了。诊所每天要诊治三四百人——其中不少是从郊县四乡赶来、半夜就在门口排队候诊的。
石印玉:治伤先识人
回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石印玉说,“上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三代传人石筱山、石幼山先生的时期,应该是石氏伤科最辉煌的时期。那时石氏伤科的诊所在上海新城隍庙(延中绿地黄陂路附近),(上世纪)50年代劳保制度实行后,石氏伤科也成为企业的劳保特约单位,一度病人非常多,常常每天要看400多人,最后不得不限300个号。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施氏”正骨,源远流长的中华瑰宝!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陈彦圻通选员尚客君)名誉三湘的“施氏”正骨,是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的发展之根。施访梅,上海施氏骨伤世家之女,得家传后师从上海骨伤名家石筱山,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赴湖南株洲,与湖湘张氏骨伤第五代传人张紫庚之妻林应凡在芦淞区堤升街创办“健康伤科诊所”,并得张紫庚面授。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