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丈夫当儿子哄,与大11岁婆婆同住,“黄梅戏后”吴琼真的幸福吗
严凤英的唱腔,犹如天籁之音,清丽、婉转且饱含深情,是无数黄梅戏演员心中神圣的艺术标杆。吴琼以严凤英为楷模,潜心琢磨她唱腔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处转音、每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如同一位虔诚的学徒,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努力探寻自己声音的独特韵味,力求在韵味与力度之间找到那恰到好处的平衡。她的每一次演...
张仲年丨新声唱经典 魅力永常在
两位主演袁媛和赵章伟在此一刻把黄梅戏的本体美充分地传达给观众,引起观众心情的翻转,形成戏剧情绪的高扬。我听过很多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歌唱,自然都难以超越严凤英和王少舫的原唱。但袁媛和赵章伟两人的演唱伴随着他们自身的嗓音特质、表演的情绪状态和青春的舞蹈动作,如大河奔腾般流淌的欢快,感染了天蟾舞台的每...
黄梅戏第四代“七仙女”来沪,袁媛领衔最新版《天仙配》
“树上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作为黄梅戏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经典,《天仙配》可谓家喻户晓,这部剧最早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1954年带到上海,参加华东地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一炮而红。一年后,两人主演的同名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上映后风靡一时,举国皆知。从地方性...
江敏:黄梅戏就像一股山野的风
黄梅戏最早形成广泛影响,是通过20世纪50年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风靡海内外。我是安庆人,在念小学时认识了潘木兰老师,唱了几句“郎对花姐对花”,潘老师认为我天赋很好,平时有时间就跟随潘老师上黄梅戏的辅导课。小学毕业后,我正式报考了安徽黄梅戏学校开始学习黄梅戏表演。戏校...
新版黄梅戏《天仙配》电影2025年开拍,计划2026年首映
黄梅戏是安徽文化的“金名片”。《天仙配》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经整理改编,于1953年首次被搬上舞台,传唱至今逾70年,被誉为黄梅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经典剧目。唱了十七八年的《天仙配》,袁媛从未有一刻倦怠,“经典唱段是百唱不厌、百听不厌的。更何况,每唱完一场我们都会在...
重温戏曲大师严凤英黄梅戏经典片段《天仙配》,让人百听不厌
2024-10-25814|01:19梅兰芳创作改编的《贵妃醉酒》,创立了花衫行当,在京剧界掀起热潮2024-12-112.1万|02:46鞠萍&何赛飞&吴碧霞演唱《朝阳沟》选段,经典豫剧,百听不厌!2024-10-16511|00:35湖南花鼓戏源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形式2024-10-17没有更多了...
黄梅戏到底起源(发源、发祥)哪里?黄梅戏起源争议是谁引发的?
吹腔、拨子,清初合称为‘枞阳腔’,乾隆中叶称‘石牌调(腔)’,其戏班称‘安庆梆(班)子’,所唱包括吹腔和拨子在内的各种声腔,统称为‘安庆梆子’或称‘梆子乱弹腔’(据《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经研究得知1961年休宁县委把吹腔(即枞阳腔、石牌腔或石牌调)篡改成“怀宁腔”,把徽剧源流嫁接到黄梅戏源流。。
安徽省委原书记卢荣景:应该说黄梅戏发源于湖北,成长于安徽!
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黄梅戏;没有各届各级领导的培育,就不会有艺术家今天的名声和地位,也不会有《天仙配》、《女驸马》这样的经典电影。尽管在旧时代旧剧团里,这些传统剧目仍能在乡村里照演不误,但能够具有如此的艺术精细和轰动效应吗?严凤英、王少舫在旧社会也都有名声,日子也不会太差,尽管他们都是...
...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吴琼领衔主演《女驸马》经典再现,百听...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马鞍山市黄梅戏剧团团长、现任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董事长。黄梅戏《太白醉》、《姑溪谣》、《千字文》、《千羽锦》等原创剧目出品人。剧中饰演冯顺卿。孙情国家三级演员、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副院长。黄梅名家吴琼徒弟。曾主演过《彩虹森林》、《雪童》、《男子汉行动》、《千字...
黄梅戏,一直在唱……
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这段唱词,几乎是严凤英的自我写照:出生在长江边如画小村,辗转于演艺生涯,令她托付终身的,就是一生所爱的黄梅戏,而且终生不渝。尽管16岁就已出名,成为当时黄梅戏“五大坤旦”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真正让她大放异彩、妇孺皆知的,还是那部电影《天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