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荟萃,压轴跨年!“星光灿烂”典藏版—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
黄梅戏能够在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得益于《天仙配》《女驸马》等家喻户晓的经典剧目,得益于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穿越时空的艺术形象。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汇聚“明星班”——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班80届毕业生,携手打造“星光灿烂典藏版”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的演出时间为12月31日(周二)晚上7:...
黄梅戏第四代“七仙女”来沪,袁媛领衔最新版《天仙配》
“树上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作为黄梅戏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经典,《天仙配》可谓家喻户晓,这部剧最早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1954年带到上海,参加华东地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一炮而红。一年后,两人主演的同名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上映后风靡一时,举国皆知。从地方性...
展现中华戏曲之美 黄梅戏《天仙配》亮相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作为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1953年,整理改编后的《天仙配》首次被搬上舞台,次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将其带到上海,参加华东地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轰动全国。一年后,两人主演的同名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上映,风靡一时。11月20日晚,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携《天仙配》再度来到上海,参加2024年度上...
黄梅戏经典《天仙配》热演沪上,看第四代“七仙女”的坚持
提及黄梅戏与《天仙配》的发展和走红,离不开上海这座戏曲大码头。《天仙配》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1954年,由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天仙配》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获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等多个奖项,就此一炮打响。1955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根据该剧的舞台演出本...
若不是1951年“伯乐”陶演慧眼识珠,哪有「严凤英」的一举成名?
1951年,陶演冲破各种压力给严凤英录了音,并想办法使“资料录音”得以在电台播放,紧接着又将严凤英唱的录音放给文化界人士和文化部门的领导听,当场就博得一片赞赏声。当时,有位负责同志表态说:“黄梅戏好听,严凤英唱得更好听,要马上把她和王少舫调到合肥来。”...
...袭人”扮演者袁枚今晚央视献唱,纪念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王少舫...
在今晚的节目中,名家们将联手情景重现,讲述黄梅岁月(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黄梅戏孕育自山野的风,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多年来该戏种博采众长,迎难而上,诞生了严凤英、王少舫这样优秀的戏曲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享誉海内外。当年的黄梅戏发展有何故事?吴琼、黄新德和袁玫将情景再现登台献唱,为观众娓娓道来。
吹过山野的风,黄梅戏带来“泥土香”
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诉说着黄梅戏的光荣与梦想。从蔡仲贤、胡普伢茹苦开山,到严凤英、王少舫矗起大梁,再到一大批艺术家继往开来,才有今日黄梅戏繁荣兴盛、群星璀璨。“黄梅之花,根植于沃土,茁壮于乡野,无华庭之绚烂,有泥土之馨香。”安庆博物馆讲解员主管焦艳介绍,如今,黄梅戏在全国戏曲百花园中更加光彩...
七仙女袁媛角逐“白玉兰”,明年电影《天仙配》开拍
11月20日,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袁媛和一级演员赵章伟主演、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经典剧目《天仙配》登陆天蟾逸夫舞台。袁媛角逐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赵章伟角逐配角奖。“每次来上海,观众都会在网上留言,第一时间抢票。”回忆四月来上海演出《天仙配》,袁媛说,“演出后,我看到同事拍摄现场视频,很多观众跟随《天仙配...
江敏:黄梅戏就像一股山野的风
黄梅戏没有流派,无拘无束起源于清代中晚期以安庆为中心的皖江地区的黄梅戏,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经过200年左右历史的发展,最终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剧种之一。黄梅戏最早形成广泛影响,是通过20世纪50年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风靡海内外。
黄梅雅韵进校园,袁媛携《天仙配》亮相清华传递中华戏曲之美
11月9日,“梅花奖”得主、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第四代“七仙女”扮演者袁媛,来到清华大学为在校师生带来经典黄梅戏剧目《天仙配》。通过精彩的表演,她将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呈现在青年学子的眼前,在优美的黄梅戏韵律中展现传统艺术的精髓。袁媛还将于11月20日登台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携《天仙配》参评第33届上海白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