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题特训四刑法【考点集训(二)】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为交通肇事罪的相关规定,题干中郭勇无证驾驶致人死亡,应按照交通肇事罪处理。故本题选C。9.答案D。解析:A项不选。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B项不选。破坏交通设施罪是指故意...
深圳刑辩律师“六辩士”| 卢方:以案例为引 抽丝剥茧剖析刑法谦抑性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早出现于1979年《刑法》中。这一罪名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在书的第七章中,卢方详细分析了罪名的概述、构成要件特征、司法认定的重要问题、扩张适用以及与交通肇事罪的界定,并举例数则典型案例,为...
张明楷:避免将行政违法认定为刑事犯罪:理念、方法与路径
在本文看来,公、检、法将行政违法认定为刑事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没有以正当理念为指引,即没有正确认识刑法的机能与性质,没有将自由保障、刑法的补充性等理念运用于刑事司法实践;二是没有做出实质解释,即对刑法条文的解释仅停留在字面含义,而没有基于法条目的理解和适用刑法条文;三是没有进行独立判断,即将行...
2023法学理论研究盘点·刑法学篇|强化主体性 融合理念、方法与...
深化对本国判例的研究;在比较法研究中应以“知他而知己”为目的,将域外刑法知识置于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加以消化;在方法论上应兼收并蓄,重视研究方法的多元性和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应着力挖掘本国的优秀传统资源,实现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
中间人部分截留贿款共同受贿数额如何认定
一、共同受贿概括性主观故意应不超过行为人主观认知范围通常情况下,如果中间人在转请托国家工作人员帮忙时,没有告知国家工作人员自己从请托人处获得好处费,由于两人主观上没有共同受贿的故意,客观上没有共同占有好处费的行为,不宜认定为共同受贿,中间人可单独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如果中间人在转请托国家工作人员帮忙...
学术前沿 | 醉酒类强奸案件的司法认定: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真实
事实认定的不确定性在醉酒类强奸案件中尤为突出(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其一,这类案件属于犯罪隐蔽性强、证据先天不足的案件类型,追求绝对确定的真实极易导致追诉和定罪的困难,使本来处于脆弱地位的被害人群体无法获得法律的保护。其二,这类案件的证明往往既需要探求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还需要考察被害人的醉酒程度(以判断其能否作出反抗),以及...
75号咖啡丨从“第64条”看刑法中的作案工具
另外,《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0条规定:“对于明知是黑社会性质组织而予以资助、支持的,依法没收资产、支持的财产。”这也体现了没收范围的宽泛性,不仅限于行为人本人财物。第三,与犯罪的关联性。作案工具主要体现在故意犯罪中,如刑法中“携带凶器盗窃的”的凶器,司法解释规定“携带枪支...
第五十二批指导性案例
经2024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现将朱某涉嫌盗窃不批捕复议复核案等四件案例(检例第209—212号)作为第五十二批指导性案例(不批捕不起诉复议复核及刑事追诉标准主题)发布,供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2024年4月23日...
喜报!这个案例入选上海高院2024年第一批参考性案例
在非法提供微信账号的案件中,行为人通常对微信将被用于支付结算还是通讯传输并不明确,但对电信网络犯罪分子利用微信的上述功能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是明知的,故在主观上表现为一种概括的故意。此时就应当进一步考察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及其结果,在概括故意的范围内,依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予以认定。
我国《刑法》涉案财物的处理
(一)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的;(二)对方无偿取得诈骗财物的;(三)对方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诈骗财物的;(四)对方取得诈骗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六十四条有关问题的批复(2013年10月21日 法[2013]229号)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