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1894年提出的“振兴中华”口号,为什么1981年突然爆红
这应该是因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更具有特定时代的政治意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最早是朱元璋提出来的。1367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准备北伐,行前发表《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此文由宋濂执笔,收录于《明实录》一书,2016年中华书局出版),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
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五族共和”
孙中山先生创立同盟会,倡导“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前两句借用了朱元璋讨伐蒙元的檄文,只是把“胡虏”改成了“鞑虏”)。我们看到,三民主义和十六字纲领都将“民族”放在第一位,将满洲满人排除在中华民族之外,要驱而除之!再来看同盟会誓词中对十六字纲领...
??三本推翻大清小说,驱除鞑虏,复我中华,让人直呼过瘾
内容介绍:民国的文章是真的少,作者将我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当我看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时,只感觉一股热血在心中流淌,激荡,恨不得穿越回去与主角徐真共勉。之前一直想看这种题材的,甚至内心当中人物情节都构思出好几个,奈何本人文笔实在不佳。书到用时方恨少,凭我仅有的文学素养根本不能成为自由自在驰...
毛泽东与徐特立跨越半个世纪的师生情
1913年,36岁的徐特立已是享誉湖南教育界的“长沙王”,而此时20岁的毛泽东正在寻求真理和志向。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他对这位断指血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老师早有耳闻。这一年,徐特立被聘请为学校教员,教授教育学、各科教授法和修身等课程。从1913年到1919年,徐特立在湖南一...
《孙中山》分集介绍(1-10)
上海街头,人们在传看印有“马关条约签字”的报纸。个个都忿忿不平,孙中山沉重的走在马路上,心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在老朋友宋嘉树公馆内,孙中山彻底觉醒,“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只有用武力才能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同年10月,孙中山来到广州,与兴中会的陆皓东,陈粹芬、孙慕芬等人笄武装起义,因叛徒出卖,起义失败...
最后的可汗:蒙古林丹汗的前世今生
汉人朱元璋选择的也是先安内后攘外,将江南的张士诚、陈友谅一一消灭之后,才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北伐,将元朝赶回草原(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他们的子孙,却没有如祖先那样的睿智,面对着双向的压力,都实行双拳敌四手的方针。面对着中原农民军和东北的后金,崇祯皇帝一面要剿灭“闯贼”...
1976年,宋庆龄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为什么中途怒气冲冲地离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的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信念,共同的理想和革命目标,让孙氏夫妇与周恩来走到一起,理想未变友谊就能一直长存。所以哪怕后来宋庆龄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行动上处处受到限制,她依旧不屈服于他们的威胁,继续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坚定不移地支持共产党。
张自忠将军:抗日战争牺牲的最高将领
张自忠将军是山东临清人,早年曾上过私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考入北洋政法学堂,期间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1916年在同乡好友车震的介绍下加入冯玉祥的部队,此后多年张自忠一直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任职。
许倬云寄语新岁 不要变成人工智能的奴隶
等到孙中山领导革命,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旦革命成功,满清就归回到它入关以前的地位。其实,清朝三百年治理,中国人的发型、服饰已经相当“满洲化”;时至今日,满族人几乎被汉族同化殆尽,变成中国人的一部分了。“汉族”的固有观念,我们有所修正。这一“同一民族”的观念,与各省的地域观念,既重叠又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