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著名人物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清华著名人物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高延智/视觉中国这是陈寅恪(中)与长兄衡恪(右)五兄隆恪少年时期的合影。在陈寅恪的相关文献史料中,这张照片弥足珍贵。1902年...
台媒看台学生骂高官:曾经活过的清华大学精神
中新网12月7日电台湾《联合报》7日载文说,台湾清华大学的精神很抽象,既有梁启超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亦不乏陈寅格的“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更不会或缺老校长梅贻琦的“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总而言之,“清大精神”,难言哉!全文摘编如下:(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学生陈为廷在立法...
清华校园的变迁:解放、空袭与思想觉醒的时代记忆
冯友兰自述解放军到达海甸时,未曾进入清华。清华校门外设立了一座岗哨。傅作义的军队撤离后,周边变成空白地带,但社会秩序依然稳定,人民生活安宁。清华园内的师生们也过着平静的生活。几日之后,解放军终于抵达海甸,并没有进入清华,只是在校门口站岗。校内的师生们纷纷涌向海甸,热情地欢迎解放军,还与他们亲切交流。...
我们在讨论一场依然方兴未艾的思想运动——《劳特里奇美德伦理学...
第一,你说宗教信徒在信仰之中体验到自由,那么,如果我不是宗教信徒,我怎样也可以体验这种感觉呢?我想,当我们选择的伦理学说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时,也许就可以体验这种自由感。刚才几位老师也谈到了,美德伦理学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第二,我们如何实现这种自由或自我成就的状态?宗教可能为信仰者...
江畅、李雨欣:论精神需要的开发
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人皆有精神潜能是那个时代的共识。其实,这种思想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例如,同中国的“圣人之王”一样,柏拉图的“哲人之王”、斯多亚派的“智慧之人”,都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境界,西方古典哲学家对他们的推崇和倡导都内蕴着对人的精神潜能的认定。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三百年来唯一的陈寅恪,凭栏一片风云气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三百年来唯一的陈寅恪陈寅恪先生是近三百年难遇的文化精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以“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名重士林(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1939年秋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男,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
是什么让大学教授以全心教学为耻?-新闻-中华网
独立精神和自由意识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因此,笔者以为,如果教授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而甘愿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为利益折腰,一心企求成为所谓潮流中人物,不但有损声誉,且是自降身份、人格。详文金钱成了当下大学和教授们的主导逻辑吗?
大师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大师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一切都如社会学家预言的那样:伟大的人物几乎都有不凡的开端。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研究院聘请了四大导师,分别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从哈佛大学回来的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这三...
八十年代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文自由精神的黄金时代
总之,这些大学改革成就是斐然的,尽管从高等教育国际排名上讲,由于当年底子太差,无法与今日相提并论;但是从人才(尤其是社会栋梁之材)培养角度,对中国文明进步的贡献角度来讲,那个时代高校是远超今天的。我们今日从那个时代师生感受到的独立之人格,大胆开拓尝试之勇气,关心社会苍生之情怀,正是那个时代大学精神的烙印遗存...
清华大学为他破格立碑,陈寅恪为他写碑文,梁思成为他设计碑
在清华大学校园内工字厅东南侧,立着一块造型朴素的纪念碑,正面书“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背面是陈寅恪大师撰写的碑文。“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时光磨砺,碑文斑驳,其中这四句也是中国所有大学精神的核心写照,已被无数双手摩挲而致字迹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