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丰:礼的损益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儒家|秦汉|孔子|黄帝|儒学_网易...
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到儒家时指出:“夫儒者以《六艺》为法。”《汉书·艺文志》提出诸子出于王官的看法,其中儒家“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历史上的“中国”有哪些代名词?先收下这51个!
《列子·黄帝》中描写了一位上古时期的接触女性首领“华胥氏”,她被考证为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她部族的后裔所穿着的长袍美丽而有光彩,被称作“华服”。在周朝,黄河中下游的人们对自己的服饰和文化有着强烈的自信,自认为“华”,用以区分“夷”。9、诸华周王朝分封的各诸侯国,被统称为“诸华”,久之,“诸华”...
华夏,夏字是夏朝,华是啥意思?真相:并非“华族”,和“虞夏”有关
“华”字即古“花”字,亦即“荣”,引申开来用以指“冕服采章”、“服章之美”,也就是指中原礼仪制度、典章文物;也有人说“华”又含有赤的意思,因周朝尚赤,所以遵从周礼的地区和民族称“华”,与“夏”合称“华夏”。这些都是后起的理解,虽古人习用,却并不能说明“华夏”一词的来历。特别是以礼...
王绍东:驳“长城以北非中国”论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魏书》将鲜卑叙述为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辽史》亦称:“辽本炎帝之后。”综上,同源共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思想来源,对后世...
杨博:出土文献与考古视野下“中华”观念的形成
这些诸侯国也乐于接受,“诸夏”“诸华”遂成为他们的代称和美称。在周人史诗中,如周王祭祀上帝和始祖后稷的《周颂·思文》中,有“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是说上帝命令对所有诸夏之民,都不要区分彼此。周天子在巡行东方诸国时,即《周颂·时迈》“我求懿德,肆于时夏”,表示天子想要求得懿美之德...
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太庙,兴建于元朝丨京华物语
中国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自古就有诸族同源、同祖之说(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班固《典引》中云:“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莫不开元于太昊皇初之首。”太昊系炎黄两族的“共祖”。《魏书·序纪》中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其中,“内列诸华”者,就是汉族;“外分荒服”者,就是沿边少数民族。
“诘汾皇帝无妇家,神元皇帝无舅家”——试探北魏族源与早期婚俗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五胡入华的时候,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自称是炎黄或者汉人之后,以此来减低汉人的抵抗。比如匈奴人刘渊自称是“...
乾隆提出“中华统绪不绝如线”,有何高明之处?
《魏书·序记》中载:“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内列诸华”者,就是汉族;“外分荒服”者,就是沿边少数民族。古代的诸族同源、同祖之说,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产生的特定意识,是各族人民在融合进程中所形成的美好设想与善良愿望。
黄帝
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其孙高阳立,即颛顼(zhuānxū)帝。颛顼死后,黄帝曾孙高辛立,即帝喾(kù)。喾死,子...
中国的别称有哪些?古代中国有哪些别称?
华者,初源于华胥氏(位于华山之西,今西安市蓝田华胥镇)。《列子·黄帝》有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伏羲、女娲生子少典。《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故而,华胥正是炎黄之祖也。3、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作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