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2006年一场小手术,北大医学教授熊卓为惨死,背后有何隐情
2006年1月31日,49岁的北大医学教授熊卓为,因一个小小的腰椎手术,抢救无效,死在了自己工作的“北大第一医院”的手术室里。“北大教授死在了自家医院?”消息一出震惊众人,人们直呼太离奇!更离奇的是,熊卓为死后,他的病历被篡改,病历上的死亡时间竟然有3次不同的时间,而研究所的副院长更是第一时间辞职...
2017年,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临终前一句话惹人深思
在晚年,北大教授赵宝煦的夫人陈司寇接受采访时曾表示。2017年,96岁的陈司寇毅然决然地断食断水,拒绝儿女相助,主动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丈夫去世后,她执意独自打理生活,从不麻烦子女,力求让自己每天都过得有品质。陈司寇生前曾宣称: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希望“走得迅速点”,既能减轻自身痛苦,又不会成为...
世界首例:北大教授以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邓宏魁研究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研究组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吴昊研究组合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发表了题为《利用CRISPR基因编辑的成体造血干细胞在患有艾滋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长期重建》(CRISPR-Edite...
北大教授李玲:国际学界认为中国医院是个奇迹,因为全世界的医院都...
来源:@why星人北大教授李玲:国际学界认为中国医院是个奇迹,因为全世界的医院都是不挣钱的,只有中国医院挣钱。像梅奥诊所这种全球顶级医院,都没法靠患者治疗费来支撑医院运营,他们更多是靠社会捐赠、慈善资金和政府的投入等,而我们中国大大小小的医
官方允许外资开设医院,北大教授:老百姓看病或更难,是利是弊?
医保被掏空了?9月9日官方允许外资在9个城市中建设医院,此消息一出瞬间就激起了老百姓的危机感,难不成真的应了北大教授李玲所说的“看病难”?可有些人并不这么觉得,外资的设备都是先进的,不仅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还能改变医疗平淡的现状多一些竞争力,那这引进外资究竟是利还是弊?
北大教授李玲:医保谈判和集采的治癌药,医院为什么不愿用?医院为...
医院为生存问题,只能多检查、多手术来弥补成本近日,北大教授李玲接受凤凰网财经《封面》专访时表示,医院不愿意用国家医保谈判和集采的昂贵的治癌药物,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医院的生存问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掉到地上一瓶药医院就得弥补这个成本”,李玲指出,一个药房的成本至少1000万,那医院怎么办?只能靠多检查、多手术来弥补成本。
北大医院全科医学科牵头举办北京大学全科医学科研能力培训班
北大医院全科医学科团队及相关科室的专家、骨干医生踊跃投身于本次培训的授课、主持、专业化辅导等环节中,体现了北大医院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高超的师资水平。在本次培训班中,由迟春花教授牵头构建的“北大全科科研协作网络”引发众多学员的浓厚兴趣,获得学员们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加入这一科研协作网络,向业界前辈学...
北大教授谈教育:有一半的孩子被过早放弃,我们却无能为力
01北京大学林小英教授在调研中发现,一半的孩子在高考前就被过早放弃,而现有教育体系很难为他们提供兜底功能。02由于优质生源流失和教师跳槽,县域中学面临招生困难、教师流失等问题,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被抛弃。03然而,林小英认为基础教育应具有兜底功能,而非仅关注拔尖,为未来所有人提供基本的共识和道德基础。
【荣誉殿堂】 国家级专家库,北大医院16人入选!
此次入选的16位专家来自于北大医院内、外、妇、儿等多个专业,这也充分体现了北大医院在各专业领域的权威性,体现了医院在健康科普领域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将进一步推动医院健康科普工作的发展。入选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全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以学术塑品牌,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精准聚焦医院高质量发展
北大医疗康复医院成功举办多场学术盛会,在全新多学科交叉融合诊疗模式下,医院以“学术”塑“品牌”,推动医学领域创新发展。2024年1月12日、3月2日、3月12日,由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和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多场学术会,学术会分别围绕着以“康复医学技术发展”、“骨科疼痛与修复重建技术创新”、“多学科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