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遍上海十年“好戏”,这个摄影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
在让参观者全面了解十年来上海舞台艺术创作风采的同时,领略不同艺术门类、主题作品的风格之美。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策划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导赏等公益活动。届时,剧作家罗怀臻,著名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梁伟平、高博文、傅希如,舞台艺术摄影家祖忠人等公益讲座,与来宾分享艺术创作经验、摄影拍摄心得。而诸多剧...
上海国际文化学会等举办研讨会聚焦“文旅新消费 城市新动能”
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罗怀臻,导演胡雪桦,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徐清泉都认为,演艺大世界成效显著,潜力巨大,前景无限。嘉宾对谈案例点评在讨论环节,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文创新趋势与艺术新潮流”这一主题,九位嘉宾各抒己见。舞蹈家谭元元以舞剧《白蛇》为例,介绍情节的融合、理念...
罗怀臻 | 演艺新空间,催生城市戏剧表演新生态
1998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在上海落成,中国戏剧从刻板的镜框式舞台剧场里挣脱出来,进入到表现力更加丰富的现代科技演艺空间,在以现代商业形式的音乐剧为演出主体的大剧院里,中国戏剧在更开阔的表演空间里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唱故事、演故事,而是更自觉更艺术地张扬民族化、地域化的表演个性,开拓戏剧故...
《中国戏剧》2024年第5期要目
罗怀臻怀念篇怀念曲六乙先生李志远成大器者贵在专“一脉传承——张继青表演艺术研讨会”的感悟谭志湘演员手记一杆花枪功夫深——向京剧名家袁慧琴老师学《对花枪》有感林黎批评与反思痛定思痛:中国戏剧改良运动的再次反思文硕新媒体戏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新媒体语境中传统戏曲的危机与应对周...
戏曲现代戏创作有何挑战?_上海文艺_澎湃新闻-The Paper
整个研讨活动持续了一整天。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以及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艺术研究中心,还有上海各大剧团众多剧种的创作者和从业者,共30余人一起参与了交流研讨。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夏萍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戏曲现代戏发展探索的七十多年来...
河南戏曲沉浸式演出引专家热议,全新呈现形式反响强烈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孔培培认为,传统戏曲走到今天,不得不沉下心来,从理论到实践,从文本到舞台,要再思考如何走进现代观众,这是一个时代命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李树建探索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对于具有很强民间性和乡土情结的豫剧而言,很不容易。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表示,在新时代,...
罗怀臻评《永不消逝的电波》:当代舞台艺术电影转化的分水岭
可以这么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开创了中国舞剧创作的新范式,中国舞剧在这部作品诞生之前和之后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而作为艺术世家第三代导演郑大圣,由他主导创作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今天放映之后,也一定会成为中国舞台艺术电影的新范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当代舞剧发展的分界线,同名舞剧电影也是当...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研究》在我校...
该课题共设五个子课题,温州大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俞为民,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一级编剧、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罗怀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锡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曲研究》副主编谢拥军,分别阐述了各子课题的具体研究设想和计划。评审专家们认真听取了首席专家伏涤修教授及各子课题...
【徐芳访谈】罗怀臻:傅全香的艺术人生与人生艺术
罗怀臻:有些艺术家一直在探索艺术的魅力,还有些艺术家在探索艺术魅力的同时,更进一步探索生命个体的人格魅力与艺术魅力。她人生中最后一部原创作品就是《人比黄花瘦》,她筹划的创作组合之一是在上海越剧院,编剧过越剧《红楼梦》《梁祝》的徐进先生;还有一个,就是在她眼里看着非常年轻的编剧——那就是我!我写初稿...
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
作者:罗怀臻作为凸显中华民族独特审美的艺术形式,戏曲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始终面临传承与创新的课题,新时代新机遇更是呼唤着戏曲艺术在守正创新中迸发生机活力。近年来,以现代剧场艺术阐释经典戏曲的昆剧《临川四梦》,采自民间传说又闪耀现代精神的滇剧《水莽草》,用古代题材表现现代伦理的闽剧《双蝶扇》,现代电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