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理论基础、历史规律与现实...
一是沿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展开,侧重理论源泉、理论创新、理论价值分析,从生产力、生产关系视角切入,重点对生产力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以及生产关系展开研究,进而联系实际讨论战略新兴技术、未来产业、科技人才、政府与市场关系等问题。该类研究认为,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生产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素质劳...
北京化工大学团队在酵母中高碳生产3-羟基丙酸,接近最大理论产量
迄今为止在3-HP与底物(葡萄糖)比率方面达到的最佳产量约为0.31g/g,仅为最大理论产量的39.7%,远远达不到3-HP到丙烯酸酯生产的商业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利用代谢工程技术合成3-HP已成研究热点,工程酵母成为生物丙烯酸商业化的基础。目前,3-HP的生产难以达到工业生产规模,主要障碍是产率低。...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新质特征和理论要素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线基础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总结生产力中国化发展的实经验,提出的在新发展格局下用以指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生产力理论。“新质”特征体现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及应用是核心要素和主要路径,全...
全文|更好赋能中国繁荣世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并结合自身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7]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8]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产力的作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报告《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2]????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主导的生产力。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关键作用。
观点丨张东刚: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形成机理与未来展望
历次重大生产力飞跃,都呈现出颠覆性技术创新、先导产业成长、核心要素成本下降、配套基础设施升级、产业组织方式变革等五个方面形成的协同效应,为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历史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引(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理近年来,以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创新经济学综合了“创造性毁灭”理论,对工业革命以...
张海鹏等: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现实基础及提升路径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武器。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竞争力弱,全要素生产率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技术革命性...
【理论新窗口】紧紧围绕核心标志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征和衡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紧紧围绕核心标志,坚持...
理论周刊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面临哪些制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让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居民膳食结构升级要求不断提高、粮食持续增产压力不断加大的难题。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物消费条件...
从教材理论开始,为什么凯恩斯被误读得如此之深?
直指凯恩斯的一个最重要理论点,“国家财富不是在收入膨胀(储蓄货币增加)中增进的,而是在利润膨胀中增进的(见凯恩斯《货币论》,P.137)”,并解释凯恩斯的主张“在自由主义经济体制下,应该把政府参与协调与私人的主动性结合起来,把总产量推进到相当于在现实中可能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这也是学界误以为凯恩斯是政府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