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圆周率要一直算下去?它的意义在哪里,科学家给出解释
中国也不例外,《周髀算经》中的“径一周三”显示出古代中国人已对圆周率有了一定认识。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通过割圆术,将内接的正多边形装入圆中,计算出π约为3.14。而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刘徽的工作,精确计算出π的小数点后七位数(3.1415926至3.1415927),超越了当时世界上所有其他数学家的成果...
数学与艺术相遇:涂鸦中的数学故事揭秘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工程师。他在数学领域的贡献尤其突出,特别是他对圆周率(π)的精确计算。祖冲之精确计算了圆周率(π)的值,他给出的π的近似值是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π值。他还发现了两个非常精确的π的分数...
回眸|祖冲之诞辰:卓越的数学家和天文贡献者
在秦汉之前,径一周三就是那会儿的圆周率,但是误差非常地大,后来发现圆周率应该是径一周三而有余,但是余数大小无法确定,后来,刘徽发明了割圆术,求出了圆周率是3.14,而且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圆内切的正多边形边数越多的话,圆周率就会越准确。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白天老师说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这话似乎...
今天是国际圆周率日,中国古代没有小数点如何记载圆周率?
祖冲之以3.1415927为盈数(指过剩的近似值),3.1415926为朒数(指不足的近似值),圆周率在盈肭两数之间,即大于3.1415926,小于3.1415927。按照当时计算都用分数的习惯,祖冲之还采用了两个分数值的圆周率。一个是355/113(约等于3.1415927),这一个数比较精密,所以祖冲之称它为“密率”。另一个是22/7(约等于3.14),这一...
为何圆周率要一直算下去?它的意义在哪里
圆周率的历史探索从古至今,圆周率π一直是数学界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之一,它的计算历史既反映了人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也展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跨越。从古巴比伦人的初步发现,到中国的刘徽和祖冲之的杰出贡献,再到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惊人突破,π的故事如同一部史诗般波澜壮阔。
“三向一体” 推动“经济数学”课程思政建设
学院教师在讲解“函数”概念时,介绍清代海宁数学家李善兰的故事;在讲解“极限”概念时,结合《庄子·天下》中的“一尺之棰”典故,介绍中国古老哲学的思想内涵,以及刘徽、祖冲之的“割圆术”,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魅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在讲解微积分内容时,介绍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来历和微积分建立的崎岖过程。在讲解“洛必达...
【科学家的故事】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科学家。字文远,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他推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率值要比欧洲早1000多年。在天文方面,他编制了《大明历》。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数学著作有《缀术》等,已失传。
...| 鸿雁传书,狗也能传书?且看祖冲之留给我们的“黄耳传书” 故事
祖冲之(429—500)祖籍河北涞水,后迁居建康(今南京),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机械方面都有出类拔萃的建树。原因是,他既受到前代科技发明的激励,又受到家庭爱好科技的影响,祖冲之从小就对各种科技领域的数据抱有浓厚兴趣。以至“三十而立”时就成果累累,成为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被当朝调入学术研究机关华林...
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可他还有项“千里船”的发明,少为人知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即祖冲之,他不仅早西方国家1000多年算出了π值小数点后7位(π=3.141592654),而且祖冲之还有一些重量级的发明,不为人知。都是些什么发明让人感到啧啧称奇呢?今天小编就来给您揭秘,说说祖冲之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