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的幸福
想起老画家李苦禅最爱它们了,他笔下的芭蕉麻雀、竹院麻雀、牡丹麻雀、竹石麻雀、草叶麻雀、葡萄麻雀、海棠麻雀、丝瓜麻雀、葫芦麻雀、秋菊麻雀等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幅叫《竹院麻雀》的立轴上有题款:晨曦微,竹院静,小雀嚟寂空。己未冬月,苦禅。李苦禅老先生常说:“字画如其人,艺术及人品之体现,人无品...
专访|《乌鸦与麻雀》导演黄盈:建构审美上的“立体瞬间”
黄盈:刚才我们说了,“乌鸦”与“麻雀”都住在这所公寓里,它成为江山的隐喻,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也隐喻在楼梯和楼层之中。剧中的“乌鸦”侯义伯除了最后下来向这些租户讨债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最顶层或楼梯之上活动。一开始我们想到了传统的转台,通过转台让观众看到各个家庭的不同侧面。但转台的问题是它只能限定...
人过五十,要学会麻雀定律,太重要了!
有人会说:“过了五十就是人生的下坡路”,可我偏不认这个理。莫言的“麻雀定律”也启发了我们,五十岁不是终点,而是重新调整姿态,像麻雀一般适应新环境,寻找全新的生活方式。与其紧抓住那些即将消逝的过去,不如放下,学会适应,活出另一种舒坦来。一、养老钱:不给子女也不给自己添麻烦有人说,年轻赚的钱就...
1958年“打雀运动”始末:全国捕杀超16亿只,麻雀在神州险遭灭绝
天下无雀的“后遗症”1958年轰轰烈烈的“打雀运动”过后,全中国的麻雀被一扫而空。根据一些老年人回忆,当时的华北地区别说麻雀了,有时候走几个村子都看不到一只鸟。因为当时打麻雀、掏鸟窝的时候是大规模出动,根本没有办法分辨哪些是麻雀窝、麻雀蛋,很多人看到鸟蛋、鸟窝都通通捣毁了。这种激进的做法对当时的...
1958年,我国爆发打雀运动,一年时间消灭19亿只,麻雀险些灭绝
而地方官员的大力迎合,以及把打麻雀当成政绩的政治正确,也成了推动打雀运动走向癫狂的重要推手。当时全中国风声鹤唳,麻雀成为人人喊打的“害鸟”,一顶带有政治色彩的大帽子,直接扣到了一个物种头上,可想而知,这个物种将会面临什么。麻雀几乎断子绝孙,而且此时恰逢三年困难时期。麻雀的数量减少,也造成了作物...
胡歌、倪虹洁给《乌鸦与麻雀》沪语版配音,灵的!
相比《大李小李和老李》更胜一筹的是,原版的《乌鸦与麻雀》的台词里本就夹杂着零星的上海话(譬如著名的詈词“瘪三”),这自然也让沪语配音版的“出世”,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原版《乌鸦与麻雀》海报《乌鸦与麻雀》沪语配音版带来的一个惊喜是,它比起原版变得更加富有真实的生活气息。虽然名为“配音”,却不是...
专访|石川:新配沪语版《乌鸦与麻雀》的焕新与重制
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新增了一个题为“城市·光影”的特别展映单元,里面包括9部不同时期的上海电影,以此纪念新中国成立暨上海解放75周年。其中就有问世于1949年的经典影片《乌鸦与麻雀》。但这不...
人过五十,不管儿女多孝顺,都要懂得“麻雀定律”,别不当回事
这个时候,就应该学会像麻雀一样生存。既能在摩天大楼的缝隙间筑巢,也可于高耸的树梢上觅食,甚至能在废弃的角落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这便是著名的“麻雀定律”。它告诉我们,当人生步入中老年的门槛,无论儿女多么孝顺,都要保持这种随遇而安、因时而变的生存哲学。
庞余亮:麻雀们总是一大家子出现在麦田里,小苇莺总是两只一起出现...
麻雀们又哗啦啦飞起,可能听到了,还是像扬起的沙土,落到麦田的深处去了。他喜欢看那些从芦苇荡里飞过来的小苇莺。花尾巴的小苇莺比麻雀还小一半,它们竟然能悬停在一根麦穗上。麦穗没被压弯。也就是说,小苇莺的体重太轻了,没有一根麦穗重。“给我多吃点,敞开肚皮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