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闹心”!江西一小区底楼被改建成“祠堂”?当地回应
近日,江西赣州章贡区华欣小区的一位底楼业主将自家房屋装修成了“祠堂”,引发热议。相关话题登上热榜。一楼业主将阳台改建成“祠堂”周围住户表示很“闹心”业主陈先生(化名)提供的截图显示,一楼住户将阳台改造成了“祠堂”入口,门上方的牌匾写着某氏祠堂,楼前的通道上摆放有大香炉,地上还有燃烧后的痕迹。...
这才是天花板!广州这些百年建筑,太好逛了!
陈家祠堂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邓世昌纪念馆邓世昌纪念馆其主体建筑「邓氏宗祠」为民族英雄邓世昌祖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图/广州海珠发布馆内展览内容充实配以实物、场景复原、仿旧文献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展现了邓世昌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祠堂内尚存邓世昌当年手植的萍婆树及古...
刘氏家庙:让古建筑成为城市历史的讲述者
刘永福官至武职从一品,可按《大清通礼》品官于居室之东建家庙。普通百姓只能建家祠、宗祠。故而在广州,现存宗祠数量很多,家庙则很少,仅有越秀区拜庭许大夫家庙、海珠区潘氏家庙、天河区刘氏家庙等寥寥数座。天河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刘氏家庙是刘永福驻军广州燕塘时居住的寓所。家庙落成后,刘永福从原来...
特大暴雨!“客家第一祠”大面积坍塌,文物被埋……什么是客家祠堂?
公开资料显示,官田李氏大宗祠,也叫火德公祠,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建造的宗祠,是福建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也是中国客家地区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宗祠之一,被誉为“客家第一祠”。遭到暴雨袭击后的官田李氏大宗祠。网传图片201...
赵宏祥:祠堂记与古代文人祠祀的集体认同
如在北宋元丰六年潘希杰的《修靖节祠记》中,陶渊明的形象被描述为“甘贫苦节,自肆于诗酒”。虽然此文仅寥寥二百字,却通过“肆于”一词的精准运用,生动地勾勒出了他超脱礼法束缚的生活态度。这体现了作者对陶渊明这种与儒家“克己”观念背道而驰的处世姿态的清晰认识。而在南宋乾道六年周燔的《靖节先生祠堂记...
不止是乡愁!仙游人记忆里的老家祠堂,如今……
陈氏宗祠共有三座,第一座始建于唐文德年间,初始以陈峤为名,叫御史祠(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1023年,出任福州知州的陈峤曾孙陈绛回乡祭祖时,倡建第二座和第三座宗祠。千百年来,陈氏宗祠经历冲击、损毁、恢复、重建,最终三座建筑联成一体,如今以新面貌示人。走进陈氏宗祠,厅堂中石楹柱上悬挂着一副副对联记录着陈氏家族的辉煌与荣耀...
「视频」14年才建成的绝美“粤东陈家祠”,就藏在这个潮州古村!|...
从熙公祠是一座府第及祠堂同时设计、营建的大型建筑。只见祭祀祖先的祠堂位于正中间,建筑装饰最为精美,左右两侧则各一座用于居住的府第,整体显得十分气派。卢树生告诉记者,这是潮式古民居中典型的“三壁连”形制。从1870年到1883年,从熙公祠的修建整整花了14年的时间。它集石雕、木雕、灰塑、嵌瓷、金漆画、...
【岭南文脉】星布城乡南粤祠 古意新风护乡愁
清代是广东祠堂文化的鼎盛时期据史料记载,“祠堂”一名最早出现于汉代,也叫家庙、宗祠。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帝王与士大夫才有资格建家庙祭祖,民间不得立祠。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冯江看来,民间宗祠真正合法化的契机是明嘉靖年间的“推恩令”,许多祠堂就是以此为依据而兴建的。
陈家祠:百粤祠之冠 绝美夺天工
祠堂的整体布局左右对称,厅堂厢房相间,以连廊相连,气势雄伟,是一座装饰精美绝伦的建筑群。1959年,陈家祠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和展览广东地区为主兼及全国其他地区民间工艺的艺术类博物馆;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
古今文脉存祠中
邢氏祖祠内的古井。海南日报记者张期望摄匾额??历史名人留书迹通过保存于祠堂内的老物件,我们可以寻见一些海南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黄忠义公祠大门上方,一块硕大的金色匾额引人注目。匾上除了“黄忠义公祠”5个大字,还有落款“赐进士及第护理湖北巡怃承宣布政使张岳崧书”。黄氏后人黄汉旺介绍,这块匾额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