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起《喀秋莎》,中俄两国人民都忍不住落泪
多年来,有关这首歌词诞生的经过,在中国流传着多个版本,比如2010年4月23日《吉林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喀秋莎》诞生在珲春”的文章,文中说:“前苏联歌曲《喀秋莎》诞生于1938年7月发生的苏联与日本的‘哈桑湖战役’(日本称之为‘张鼓峰事变’)。”(此处需要特别注明,《吉林日报》这一说法不够恰当,中国目前一...
俄罗斯阅兵中国方队亮点多 高唱《喀秋莎》过红场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5月4日夜,莫斯科红场,参加胜利日阅兵夜间彩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官兵伴着军乐高唱苏联歌曲《喀秋莎》,正步踏过红场的青石路。那一刻,俄罗斯观众沸腾了。“一开始唱歌,其他方阵的军人和观众就开始鼓掌,很多人也...
喀秋莎,一个集爱神与死神于一身的名字背后的故事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这是曾经风靡中国的一首前苏联歌曲《喀秋莎》的开头两句。它既有令人神往的歌词,又有轻快抒情的旋律,会把人带入前苏联战争年代的浪漫意境当中。喀秋莎是谁?如此美妙的名字,为何又被用来命名地毯式轰炸敌人的火箭炮?01/一场战役,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1938年7月...
俄语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听众们不是请求,而是在要求重播歌曲,他们最爱听那句描写波光粼粼小河水的歌词:“小河静静流,微微泛波浪。”(记得吧,原词是Речкадвижетсяинедвижется,而薛范老师的翻译也是精妙绝伦,让听众似乎看见那银色月光下,静静流淌的小河,水面波光荡漾,人心也随之摇荡舒朗,浪漫美好。)于是电台...
喀秋莎为何能征服敌军?德军恐慌美军害怕,志愿军最爱的武器
在歌词中喀秋莎是一位美丽又有着吸引力的姑娘,是当时许多人们心中的女神。这个军事武器的炮架上有着一个俄语字母,像是英文的K一样,加上许多苏联的士兵们喜欢用这款武器,喀秋莎又是他们心目中的女神,所以便把它命名为喀秋莎火箭炮。而喀秋莎火箭炮也被人们戏称为战场上的炮火女神。
【记忆】当著名歌唱家李光曦唱完《喀秋莎》之后——沉痛哀悼中国...
当我进入大厅,一下子就被这位歌唱家的精彩彩排吸引住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只见李光曦先用中文把《喀秋莎》的歌唱了一遍,然后,又用俄语唱了起来。李光曦真把那首俄国歌曲唱得宏亮﹑优美﹑十分动听,霎时间,我感受到了著名歌唱家唱歌的魅力所在。当李光曦用俄语唱着《喀秋莎》时,我特别注意到,他不光是唱歌底气十足,声高音亮,...
苏联歌曲喀秋莎中俄文歌词试听 中国与喀秋莎的情缘
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是俄罗斯很常见的女生名字叶卡捷琳娜(Екатерина)的爱称,这首著名的苏联歌曲就是描绘了一位叫喀秋莎的少女对离开家乡去保卫边疆的爱人的思念。歌词是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在1939年参加日本与苏联的诺门坎战役时,看到中国东北珲春地区春末夏初的美丽景色而写下的一首抒情诗。苏联著名作...
曾有报道称歌曲《喀秋莎》的歌词诞生在中国(图)
事情源于参加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官兵,踏着《喀秋莎》的旋律,意气风发走过莫斯科红场。或许很多俄罗斯人不清楚,这首传唱于"二战"欧洲战场的俄罗斯爱国歌曲,也同样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浸润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歌词诞生于何处?
“红旗”首演全场齐唱《喀秋莎》
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很快行至尾声。此时,一段熟悉的手风琴旋律响起,耳朵尖的观众按捺不住,立刻就叫了一声“好”!《喀秋莎》家喻户晓的歌声随之响彻剧场,观众们不约而同地打起了拍子。舞台上,合唱团用俄语演唱,台下的观众则唱着中文的歌词轻轻应和,此间的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记忆深处那段难忘的岁月,格外令人动容。
义务教俄语3年扬大老教授昨上“最后一课”
上课时,吴建中常常弹起电子琴,教学生唱俄罗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优美的琴声加上标准的俄语发音,让学生陶醉其中。吴建中也会对歌词中的俄语单词进行讲解,很快,学生们几乎都能跟着哼唱起来。吴建中的学生远不止在水能学院,每个周末,外国语学院的不少学生也会慕名来上课。“吴教授虽然年事已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