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 再读台湾己故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
目光深邃,身材清瘦;戴一副眼镜,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头,那头,里头,外头……他是一位公认的诗词界翘楚,他用一首短诗写出浓浓乡愁。一个人在分别的日子,一颗心在为乡愁坚守,思乡之情深厚,写诗排解隐忧。诗人活着的时候,常隔着一道海峡挥手,饱含情感的诗句,是他在思念中的回眸。诗人驾鹤...
淡淡的秋,在诗词中品人间清欢
《立秋》明夏云英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初秋》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中国文化里,讲的是“人学”,着重的是人和人心。一读中国经典文化,便可知:《诗经》不仅是谈诗歌,谈情爱,而是在解释中国...
余光中:夜读苏东坡
余光中淅沥沥清明一雨到端午暮色薄处总有只鹁鸪在童年的那头无助地喊我喊我回家去,而每天夜里低音牛蛙深沉的腹语一呼群应,那丹田勃发的中气撼动潮湿的低空,时响,时寂像裸夏在鼾呼。一壶浓茶一卷东坡的诗选伴我细味雨夜的苦涩与温馨魔幻的白烟袅袅,自杯中升起三折之后便恍惚,咦,接上了岭南...
写七绝5首感受生活滋味,诗词传递人间烟火情感,最美文字赏析
丁鹤归飞海那头,霸屏歌曲尽乡愁。悲音勿待知音赏,船票已无邮票休。余光中老先生驾鹤西归,那一边是丁鹤归飞的天堂,此间却是无尽乡愁的霸屏歌曲。他的离去,仿佛带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寄托,留下一片沉寂与哀思。他的离去,仿佛带走了那段美好的回忆。他的诗歌,如同船票,曾经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纯...
《逍遥游》:诗人余光中的漂泊乡愁和最后归宿
——余光中《逍遥游》出生,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遗憾,逃亡,是“咽下国破的苦涩”,去国,是“最高的一层,也眺不到长安”的寂寥,而回来,则满是“行路难的记忆”,地域之辗转,人生之变迁,对于余光中来说,总是回想,总是隔阂,总是乡愁,总是“最终又将归于何处”的疑问,而这被冠以”逍遥游“的冥想最后定格...
这是首教科书式的诗,诗歌三美兼具,新解余光中成名作《乡愁》
1972年,余光中先生写下这首《乡愁》,饱含了浓厚的思乡之情,渴望着祖国统一、亲人团聚,这也是所有国人的期盼(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诗人用浅白率真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抑郁,一声声哀叹,久久回荡在脑海。下面,重读这首诗,来感受诗中的怅然之情。一声乡愁,喊断无数魂灵。这首诗几乎完美体现了诗歌的三美原则: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不...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让诗歌与时代同频共振
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刊登了毛泽东同志的18首诗词。此后,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诗刊》发表作品。《诗刊》也是新诗创作和发表的重要阵地,艾青、贺敬之、郭小川、卞之琳、余光中、舒婷等的代表作都曾登上《诗刊》。《诗刊》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缩影。
纪念聂华苓:文学的“联合国”,永远的爱荷华
除去《中国女作家小说选》,聂华苓还是《毛泽东诗词》与《百花齐放文集》的英译者。后两者在美、英、法等国陆续出版,曾经风行一时。聂华苓为这两本书做了详尽注释,借以触摸与考察亦近亦远的“红色中国”。在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诗人邵燕祥看来:聂华苓六七十年代就关注中国的文学状况,对情况了解得比较真实,所以...
对话《大唐诗人行》作者薛易:读懂唐诗的一种可能
这本书根植于《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也根据学界的研究,把有关诗人的部分进行了整合和解析,指出了其中不靠谱以及“乱入”的地方。毕竟,正史中记载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这本书所侧重的不是诗歌和诗句的赏析,因为我觉得能流传下来的唐诗,都是名篇。关于唐诗的赏析,是从小学到大学语文课堂的内容,...
中国农民诗会·楚雄现场丨“农民天生就有诗性” 看看农民诗人与...
来自昆明晋宁的农民诗人李红明,在初中时期就受到了诗歌的影响。从余光中的《乡愁》,到戴望舒的《雨巷》;从舒婷的《致橡树》,到席慕蓉的《做最好的自己》……这些作品对他诗歌的创作与启发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基层农民诗人、文学爱好者发言“虽然还没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我还在继续。”每当灵感乍现,李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