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诗词的女儿。从慌乱的时代走来,最终与诗词融为了一体
“诗句吟成千点泪,重泉何处达亲知。”“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写完之后,她似乎又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照顾着家人长大。一别十多年,等到叶嘉莹大学毕业已经工作的时候再见到回来的父亲,一切已经物是人非。家人终于团聚,但生活对叶嘉莹的磨难远未停止。她的婚姻带来了无限痛苦,只有诗词从绝望...
“诗词的女儿”,走了
少年时期,她确实拥有一个优越、温暖的家庭环境,十岁之前,她都在家中接受父母的传统教育,伯父也曾教她对着自然万物学习创作古诗词。十几岁时,她是个沉浸于家庭温暖的、幸福的孩子,诗作中,会用稚嫩的笔调观察落花、流萤、清风,也有着一丝“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怨气息,虽然她笔下偶尔也会流露出对社会大环境的担忧...
“诗词的女儿”一生只为古典文学
她创作了两千余字的七言古诗《祖国行长歌》,诗中的“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既表达了重返故土的喜悦,也概括了她二十多年生离死别、风雨漂泊的种种经历与生活。从1945年大学毕业起,此后余生,叶嘉莹几乎都站在讲台上。96岁的她坐在轮椅上,给南开大学新生讲开学第...
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告别“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诗句吟成千点泪,重泉何处达亲知。”写完这些诗句,她觉得自己又能喘过气来了,还能打起精神照顾弟弟们,扛起这个家。那时年少的她不曾想到,往后半生悲苦,是诗词,一次又一次拯救了她。历尽冰霜偏未死自传《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中,叶嘉莹提到,这么多年,总有人问她,“你研究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
叶嘉莹逝世 她曾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
叶嘉莹:我可以把听我讲课的人精神、品格能够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内心的一份快乐。他不会每天总是为了追求现实那一点金钱或是别的什么东西而匆忙,还以为是得意,还以为是聪明,而丢掉了人生最宝贵的价值。1976年,叶嘉莹的长女与女婿在一场车祸中同时罹难。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叶嘉莹突然觉悟到,把一切建立在...
万字旧文,怀念叶嘉莹先生!
02叶嘉莹强调诗词的感发作用,认为诗人用生命写诗,用生活实践诗,这种感发使人与人之间有了沟通和交流(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03除此之外,叶嘉莹对年轻后辈们的要求是学会承担责任,不抄袭、不躺平,要有担当和毅力。04叶嘉莹的诗词传承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如南开大学为她修建迦陵学舍,提供研究和生活条件。
纪念| 学者叶嘉莹逝世
我觉得,人的一生就应该这样: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个人不管以空间还是时间来说,都是狭小而短暂的,但是文化是永恒的,我愿意一直为我们中国文化的长流贡献一点力量。王毅:听说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古诗了,您的诗词一生是怎么走过来的?
回乡:叶嘉莹的世纪求索
为天地立文心半生漂泊回乡路。40多年前的叶嘉莹,是带着乡愁回来的。回乡前,她笔下的诗词始终弥漫着乡思。她为此归来,返回故土、返回祖国,也返回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一切的乡愁,都是文化的乡愁。中华诗词里有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共同回忆、共同情感、共同审美和共同追求,因而,中华诗词也就成了中华儿女所独有的故乡...
叶嘉莹先生逝世,万字旧文,怀念先生!
去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刊发了《回乡:叶嘉莹的世纪求索》报道,我们一同回顾。半生漂泊回乡路。40多年前的叶嘉莹,是带着乡愁回来的。回乡前,她笔下的诗词始终弥漫着乡思。她为此归来,返回故土、返回祖国,也返回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一切的乡愁,都是文化的乡愁。中华诗词里有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共同...
外卖员雷海为:送餐间隙背古诗,一举夺下诗词大会冠军
雷海为通过诗词看遍了各种各样的人生遭遇,他明白比起某些诗人的境遇,自己眼前的这点困难根本就算不了什么。诗词练就了他的乐观,让他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雷海为为了寻找新工作,每日奔波,他觉得人生的路不只有一条,工作也不只有一行。后来他转行做起了快递员,这一干便是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