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新时代,青年当与时代同行
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青年”一词,有据可考出现在南北朝诗人李镜远作的《蜨蝶行》一诗,距今已1...
《新青年》纪念五一
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作为该纪念号的发刊词,介绍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以及欧美国家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胜利斗争。《劳动节纪念号》同时刊发了陈独秀撰写的《劳动者底觉悟》。这篇文章由陈独秀于同年4月2日在出席上海码头工人发起的“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时发...
风云际会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 - 启明晨星--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15年9月15日创刊时的名字叫《青年杂志》,陈独秀写下创刊词:“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科学与人权,就是陈独秀鼓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起源。除此之外,陈独秀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一开始,因为《青年杂志》没有...
文艺星开讲丨致敬红色经典 于和伟与你一起重温《新青年》创刊词
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背景资料: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写了创刊词《敬告青年》。次年9月,《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
从“普通刊物”到“名刊”,陈独秀如何营销《新青年》?
一年之后,陈独秀故伎重演,将第1、2卷作者汇列于《新青年》第3卷第1号上,并夸大其词地署上“海内大名家”数十名执笔。吴虞见自己也列名其中,感叹说:“不意成都一布衣亦预海内大名家之列,惭愧之至。”因陈独秀协助章士钊编过《甲寅》,早期《新青年》的作者与《甲寅》有渊源,刊物形式亦继承了《甲寅》的风格...
新青年·新刊丨从《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到《新青年》社旧址,唤醒新...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还记得这些曾经熟背的名词和句子吗?它们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新文化运动而一百多年前新文化运动正是从这里开始的——《新青年》杂志社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
《新青年》:从文化先锋走向党的机关刊
《新青年》(第一卷刊名为《青年杂志》)于1915年9月15日在沪创刊,系月刊,由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发行;陈独秀此时寓居上海嵩山路南口吉益里(今太仓路119弄)21号(原建筑已不存),这里也即编辑部。以《新青年》问世为标志,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文化运动兴起。《新青年》创刊伊始,就高举...
《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
《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同人刊物与文学革命1917年9月,由美国回国的胡适来到北京,就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时年26岁,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次年1月,在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努力下,《新青年》从四卷一号开始改为北大同事轮流编辑的同人刊物,共有三卷十八期。第四卷的轮值编辑是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陶孟...
新青年,向“新”发力
致敬每一个飞奔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赛道上的追梦人。年轻工程师在工厂检查机器《新青年,向“新”发力》专题系列稿件
经典与阐释:说不尽的《新青年》
一百多年前,《新青年》杂志的创刊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自不待言,而百年来对这本杂志和参与者的研究一直不断,且常说常新。如本文作者所说,《新青年》的“说不尽”,在其多元的呈现,其中最重要的乃是思想的多元,参与其事的同仁既有同气相求的共同底色,又有各自独具的思想锋芒,反映到杂志上就显示出五彩斑斓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