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了解《唐朝行政区划》都督、州、县、都护府、道等
安史之乱后,原本只用于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制度被广泛用于全国,节度使一般被授予州刺史,于是同时掌握本州甚至邻州的军政权力,而且其辖区也称为“道”,或称“藩镇”,成为有实际权力的一级非正式行政区。到唐宪宗元和年间,天下政区已经基本被各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防御使瓜分,贞观、开元年间的十道、十五道完全失去...
羁縻制度出现于秦汉,历朝历代均有改土归流,元朝后规模逐步扩大
“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羁縻政策,使得中原王朝的势力开始不断扩张,使在“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的羁縻府州制度得以推行。元明清时期,改土归流成为了中原王朝实质性扩张的行为准则之一蒙古帝国时期,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性,对于先被征服的部落或国家,给予较高的特权。因此在忽必烈奉蒙哥汗之命,施行大迂回战略,优...
土司制度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实行边郡属国制,后被隋唐五代时期的羁縻府州县和安抚宣慰司所取代。宋代进一步细化了羁縻体系,以中央名义直接任命大量的土著官员、试行土司制度,制度性规定逐步清晰。元代创立了行省制度,并在辽阔的疆域内实行土司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承元制,完善了土司制度,并因地制宜推行土流参治、...
唐代府县等级之分:唐代划分地方州府等级,主要看什么因素?
都护府则是唐对外征战的政治,军事单位,著名的六大都护府是中华民族对西域管控的行政工具,他是边疆地区独特的行政单位“抚慰诸藩,缉宁外寇。”唐前期恩威并施的对外政策和都护府的设立是成功的民族政策的基础。2.地方羁縻府州的设立在民族问题上,唐朝是开放而睿智的,很多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难以直接管理的,少数...
明代卫所制度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在明代,卫所制度不仅是一项军事制度,还是一种疆土管理体制。多种类型的卫所设置,奠定了明代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基调,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发展。卫所制度与疆域管理明代的疆土管理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隶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府州县,二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
龚胜生 肖克梅:唐代州县等第的时空变化及其地理意义
资料来源:等第解释据〔宋〕王溥:《唐会要》卷七〇《量户口定州县等第例》,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1231页;〔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三《户部尚书》,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4—79页;翁俊雄:《唐代的州县等级制度》,《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西北...
唐代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一体化发展
在“华夷一家”民族关系理念下,唐朝对周边诸民族制定推行友善包容的政策和制度,具体通过和亲、册封、结盟及建立羁縻府州等,加强了与各民族之间的广泛联系,大大缩减了汉族和各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周边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汗国归附后,唐朝没有采取历史上惯用的分离肢解措施,而是采取...
唐肃宗为何逃往朔方?真相:作为朔方节度使,唐玄宗为它6次扩权
这不但与早先的羁縻府州制度不同,而且与都护府的职能也有差别。朔方使增领押诸蕃部落使,反映出在该使辖区内蕃部的控制权直接归由它掌握。我们知道,唐代前期的蕃兵大致上可分为部落集团和分散个体的两种方式受征于唐。这些部落集团附唐后多被列为羁縻州府,其酋长平时为都督、刺史,战时则为军将。现在朔方使...
唐朝著名朔方军,究竟是怎么来的?真相:源自武则天时突厥大反叛
贞观二十一年(647)至高宗永徽元年(650)之间,唐廷在大漠南北又分别设立现在称之为单于、安北两大都护府。羁縻府州重在安抚,都护府则安抚、征讨并重。前者以原有酋领为主,结合唐、蕃制度,形成胡汉杂糅的双轨体制;后者则为唐朝直辖的军政机构,任官均出自唐廷,主要目的是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边疆。值得指出的是...
聂顺新:佛教官寺与唐代边疆治理
有学者曾将隋唐王朝的治边措施归纳为边疆羁縻府州的设立、边疆的军事部署、对边疆民族的怀柔招抚、对边疆经济的积极开发、加强边疆与中原的文化交流等。其中边疆与中原的文化交流,主要是指中原王朝的儒家文化和边疆民族地区乐舞等文化的相互传播和影响,并不包括宗教文化或宗教政策。学界对于宗教因素和宗教政策,一般均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