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官至礼部尚书,苏辙官至门下侍郎,到底谁的官大?
综上所述,虽然尚书是一把手,侍郎是二把手,苏轼是礼部的一把手,说是正部级也算恰当;但是苏辙的二把手却是三省之中的门下省的二把手,类似于国务院的副职,是副国级而不是副部级。苏家父子三人,论文学造诣当然是苏轼最高,但是论做官,还是苏辙这个弟弟做的最大。
三首中秋词,藏着苏轼的三种人生观,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早年苏轼和苏辙一同在朝廷做官,完全可以朝夕相对,兄弟感情别提多好了。可是苏辙积极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结果被撵出去了。苏轼心里很不爽,也跟着反对王安石变法,当然只是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可是王安石觉得这家伙影响太大,会妨碍变法大计,所以也把苏轼给弄出去做官了。王安石对苏轼还不错,不仅没贬谪他,还在外地给他...
中国历史上的被贬达人:是运气背还是能力差?做官40年,被贬33年
它超越了时代,也必将持续造福后人。或许这就是苏轼之所以备受推崇的原因,他的一生诠释了一个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如同他临终前所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活出自我,游刃有馀。这份自由的人格和气概,正是读书人应有的昂扬斗志。笔者认为苏轼的一生坎坷,但他的才华、气节和乐观精神,...
「文史英华」毗陵我里!赵世平:大运河是苏轼的生命要道
苏轼,是家喻户晓的“文化顶流”,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偶像。林语堂评价苏轼:“他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赵世平篆刻印章(受访者供图)一句“谁能不爱苏东坡”,足见苏轼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在赵世平看来,世人...
陈持平:我画我说苏轼苏辙和他们的“怀渑池”“渑池怀旧”
他作诗寄给苏轼,而后苏轼和诗响应。苏辙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他与苏轼当年跟随父亲苏洵赴京应试时经过渑池,而且也同住过县中僧舍,并且同于壁上题诗。这回送行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经过了他们曾经去过的渑池,因此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的回信和诗(和子由渑池怀旧)四个脚韵与弟弟苏辙的诗全部相同,但是...
苏轼给杭州西湖量身打造一首诗,后两句的比喻太过惊艳,千百年来无...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苏轼与杭州的缘分,也可以说是从西湖开始的。苏轼的仕途履历表上,有两次出任杭州的经历,苏轼两度到杭州做官,合起来大约五六年的时间。苏轼36岁时第一次来杭州,担任通判(副市长),五十四岁时第二次来杭任知州(市长)。苏轼在杭州勤于政务,组织捕蝗,赈济饥民,修复六井,疏浚西湖,而整治西湖是他在...
苏轼: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产
做官之后,他救济弃婴、兴修水利、建立医馆,传播技术,善行善举,惠泽万民。时至今日,很多地方还流传着他的传说。苏轼本人做过礼部尚书,苏辙更是官至宰相。而苏氏家族历经千年,人才辈出,兴旺不衰。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苏轼何以为苏轼?了解他的家风你就会明白
洒脱、超越、散淡、仁慈的品质与粗简豪放的农民性格融为一体,颇得道家智慧。苏轼一生对待金钱的态度,以及对穷人始终不渝的同情心,都能看出祖父对他产生过深刻影响。苏轼的母亲程夫人被后人尊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苏轼十岁时,程夫人亲授以书,讲到东汉史《范滂传》。范滂因同情百姓疾苦、抨击奸党而被...
苏轼与王弗的“唤鱼”情缘
苏轼第一次意识到,静默当中可能蕴含着更深的见识。他开始学着解读妻子的沉默,更将她偶尔吐露的金玉良言记在心里。十年婚姻,谨慎的少女王弗也慢慢打开了自己,当她陪同苏轼去凤翔做官时,已经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她对外人的见解了。访客们走进年少成名的苏轼家中,怀揣各种目的高谈阔论,未料想,屏风之后,早已有一双慧眼...
苏轼的杭州情缘与丰厚遗产|观展
“千古一人——苏东坡主题文物展”01杭州人的“老市长”苏轼两次来杭州为官。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因反对新法而自请外放,1072年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那时的杭州已是东南第一州。苏轼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比较郁闷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无法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