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可说丨我心如明月,皎洁君不知,从寒山、苏轼到王阳明
苏轼《和李太白》诗有曰: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泠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流光发永叹,自昔非余独。行年四十九,还此北窗宿。据苏轼的题记,这是他在隔代穿越唱和李白《浔阳紫极宫感秋》诗,因李白原诗中有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苏轼时年亦四十九,故而“感之,次其韵”。苏轼此和诗写月...
15首最短的唐诗,字数虽少,意境却深,您读过几首
这首诗也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又题为《江上赠李龟年》,是怀念友人的作品。据记载,安史之乱后,曾经红极一时的音乐家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时,曾演唱过这首诗,由此也可以证明这是天宝年间王维写给李龟年的诗。王维通音律,曾在宫中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李龟年则是宫廷乐师,两位艺术家也因此结下...
韩愈一首长篇记游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我想,之所以能够打动苏轼,并不仅仅是韩愈《山石》一诗中写景叙事的生动细致,和他彼时酣畅淋漓的情感表达。《山石》是韩愈的一首长篇记游诗,也是他的代表作,更是韩诗中的名篇,历来好评如潮,也难怪元好问如此偏爱了……参考文献:《新唐书韩愈传》
文人风骨 光耀千年——“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览走笔
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所欲画者。”苏轼认为“神似”应建立在“形似”的基础上,“形似”要能“随物赋形”,要通过全方位掌握事物的“常形”,来表现事物内在规律性与真实性。历代画竹大家无一不在践行着苏轼的艺术精神。夏昶也不例外,他说:“仆素...
陶渊明:隐逸诗人之宗,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田园风骨的傲骨逸士
陶渊明晚年又写下的《桃花源记》,幻想出一个美丽的社会境界,理想的乌托邦,对后世文学、哲学影响巨大。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对“精卫填海”、“刑天舞戚”两个神话故事进行了精当的提炼,既赞赏了中国神话颂志的经典,又表现出其壮志不息、豪气凌云的气魄。
一周观展|古埃及大展开幕倒计时,最大规模华嵒真迹集结
备受关注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已进入开幕5天倒计时,此次展览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将共计展出800余件文物,从不同角度解读古埃及文明的深邃内涵(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在广东,迄今为止华嵒真迹最大规模集中亮相的“空谷之音——华嵒绘画艺术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展览集结了8家博物馆单位近70件/...
祝允明:狂是风骨,是怒放的生命
虽然祝允明有些过激之语,但其诗文观点,处处体现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他主张抒发性情,不困守、不禁锢自我意识,而应觉醒,哪怕是以狂放之姿,以傲然之态。所以,他的诗文里,多是刚猛之气,喷薄之力,这也是他生命的姿态,狂放、豪迈、激烈、壮美。《诗帖》祝允明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坡与竹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一生与竹结缘,与竹为伴,在他人生的起伏辗转与兴衰荣辱中,东坡与竹的精神一脉相承,竹成为他笔下的风景和风骨。竹化东坡,东坡化竹,苏东坡与竹相生相融,紧密相连,在与竹“坚韧、高直、中空、有节”的精神品质融为一体的同时,苏轼的诗与画更赋予了竹更深层次的内涵。
一周观展|东京读印象派前沿,纽约观基克拉泽斯
展览荟萃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陈半丁、徐悲鸿、张大千等艺术巨匠近90件精品力作,呈现了二十世纪上海和京津地区中国画的发展历史、理论成就和大师风采,从而见证中国绘画艺术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展览中有一幅北京画院收藏的吴昌硕题写于1920年的齐白石润例格外引人注目。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张琳 |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一钱太守》2008年,我“初识”刘宠。现在回想当初排这个戏的情景不禁有些后怕,不仅因为这个戏是我主演的第一部原创大戏,更因为我要塑造一个在绍兴地区几乎家喻户晓的真实历史人物,我认为自己还缺少最起码的认知。也许是“无知者无畏”或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缘故,我毅然决然地拽着刘宠一起登上了那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