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团队国际顶刊发文:Yan Lab探索“暗物质”第一步
后两类属于‘暗物质’:结构不容易看到,研究难度其实比前两类更大。所以我才开始呼吁大家考虑研究生物里的‘暗物质’(对不住物理学家,又滥用你们的名词了)。这算是YanLab探索暗物质的第一步(Yan:颜or闫),欢迎更多研究者加入我们!”
颜宁团队在国际顶刊发文
颜宁在微信公众号“深圳医学科学院”相关文章中写道,“蛋白、核酸、糖、脂类四大类生物分子中,后两类属于‘暗物质’:结构不容易看到,研究难度其实比前两类更大。所以我才开始呼吁大家考虑研究生物里的‘暗物质’(对不住物理学家,又滥用你们的名词了)。这算是YanLab探索暗物质的第一步(Yan:颜or闫),欢迎更多研究...
科学“鬼神论”到底是什么?看看施一公院士怎么说
其实,在看完演讲后你会发现,教授以科学理论做依据,逻辑严谨,自成体系,“鬼神”言论是建立在“暗物质”及“量子纠缠”研究成果上的,并不是单纯的告诉你世上有“鬼神”,这也包含了比喻的成分在里面。暗物质和量子纠缠暗物质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
获奖院士施一公谈生命科学的认知 再次刷新你的世界观
获奖院士施一公谈生命科学的认知再次刷新你的世界观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近来名声鹊起,前段时间获未来科技大奖,奖励100W美元,但是偶然发现施教授对生命科学的认知也是超乎想象。施教授在<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谈到,人的一生可以这样概括:0岁闪亮登场,10岁茁壮成长,20岁为情彷徨,30岁拼命打闯,40岁基本定向,50岁...
施一公:量子纠缠被实验证实,颠覆了人类90%的认知
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原清华大学教授。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9月,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18年4月16日,施一公当选西湖大学首任校长。本文为施一公在「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著名的施一公教授认为鬼、神、灵魂也许都是真实存在】
在他逻辑严谨的文稿中,教授又以“暗物质”和“量子力学”的科学理论做依据,认为例如灵魂一般不可见、不可触的“鬼神”其实是建立在这研究成果上,并非文娱作品中的创世神和妖魔鬼怪等等,施一公所指的神鬼其实是控制人行为的思想意识,以及人的记忆认知(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而在“量子力学”的“量子纠缠效应”这方面,就连“爱因斯坦”也...
李国杰院士:国内AI研究如何摆脱困境
现在又多出了一类既不可表达又不可感受但机器能明白的知识,可称为“暗知识”。知识维度的增加大大扩充了人类的视野。如果说“明知识”是冰山显露出来的一角,“潜知识”是冰山海面下的部分,“暗知识”就如同大海。对人类而言,如何利用“暗知识”可能比弄明白“暗物质”“暗能量”更重要、更紧迫。
学术头条:欧洲多国暂停接种阿斯利康疫苗,施一公联合创立公司拟...
该实验证实了经典物理学理论,即两个球之间的引力取决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其灵敏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将来有望对更微小物体间的引力进行测量。此次测量为探究微观源质量开辟了道路,或能帮助研究人员探索基础物理新领域,包括暗物质的引力效应和量子系统之间的引力耦合等。该研究3月10日发表于《自然》。
施一公震撼演讲:科学颠覆人的想象
作者介绍: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9月,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18年4月16日,施一公当选西湖大学首任校长。本文为施一公在「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
科技创新40年 从跟跑到并跑、领跑
在地处四川南部地底2400米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实验组的研究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该实验组利用在空气中提纯的惰性元素氙作为探测媒介来寻找暗物质。图/新华科技创新体系:40年改革开放的缩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杨智杰改革开放之初,科技界的重点工作是清算极左思想,恢复正常的科研秩序,扩大科研队伍,重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