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逐与不离之间:王阳明及其后学的处物之道
他说:“圣人之学,心学也。宋儒以知识为知,故须博闻强记以为之;既知矣,乃行亦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圣贤教人,即本心之明,即知;不欺本心之明,即行也。”本心之明觉即为良知:“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故心学即是致良知之学,格物的本义被阐释成为善去恶的工夫。阳明...
刘月明:围棋与儒释道 围棋是圣人教化万民的载体
在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中,“圣人”的形象是十分饱满而丰富的。孔子认为,圣人是拥有“仁”“智”“勇”的标准,并完美统一集一身。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并且还说: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将“圣”拔高到了近乎“神”的高度。《孔子家语》更是这样说“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
《孟子》精神论(120) 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孟子常常是以家乡离孔子很近、时代离孔子不远,而怀有一种自我期许的使命感的。14·16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解:孟子说:“仁的意思,就是人。把仁和人合起来讲,就是道。”孟子的意思,仁是人的特点,只有人才可谈仁,动物不会有仁不仁的问题。去掉了仁这个特点,人也就不是人了。让仁...
「党建阅读」陈来:朱子《仁说》与道学话语
而这个说法本来出自胡宏,《知言》曰:“仁者,天地之心也。”胡宏还说过:“仁者,人之所以肖天地之机要也。”这既把仁看成具有普遍性的天地之心,又把人道之仁看成对天地造化的摹仿。《洙泗言仁录》作成之后,南轩与朱子书云:《论语》仁说,区区之意,见学者多将仁字作活络揣度,了无干涉,如未尝下“博学笃志...
老子为什么说“圣人不仁”(《老子》第五章释义)
最后,老子从天地、圣人、风箱这三个物象事例中蕴含着的“常道”,引申推延出道亦不仁、“不如守中”之“非常道”。道也是自然自成、无情不偏的,干预过多会加速灭亡,不如守中,不偏不倚,任其自然。与第五十六章所说“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剑来》齐静春:君子不救,但圣人当仁不让!
《剑来》齐静春:君子不救,但圣人当仁不让!2024-08-2114:17发布于重庆|3278观看5评论收藏分享手机看夏毅说电影粉丝4252|关注0+关注作者最新视频276|02:58《剑来》笼中雀:骊珠洞天的由来,本命瓷系统2024-10-15461|02:11《剑来》前传:末法时代的探索2024-10-141627|03:31《剑来...
天地不仁!不仁才是虚无之道体,故仁而无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为什么说天地不仁呢?老子在后面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同理,上仁者,不仁也。因为真正的仁者,没有求仁之心,他不会认为自己有仁德之心。比如天地生养万物,此本是行仁,但天地虽养万物,但无心于万物,不是有心要养万物,不会认为自己生养了万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什么狗?老子的心思太隐晦了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这段话经常被人误解,从而本来就非常另类的老子被人妖魔化了,以为老子认为天地、圣人都是不仁不义、无情无义的,把万物、百姓当作猪狗一样的工具性的存在。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
《荀子》精选40句,古人智慧,人间至理!
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摘自《荀子·不苟》解释: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做到了真诚,那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只需要坚守住仁德、奉行道义就行了。感悟:真心实意,坦诚相待,真诚是一种积极的品质,体现了诚实和真实的态度。-8-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儒学研究 | 刘强: 孔子的仁学与“心学”|孟子|朱熹|论语|历史学家...
摘要:古今学者对孔子之于“心学”的开创之功,一向注意甚少而论述乏人。事实上,孔子之仁学,本与心学不二,《论语》《孟子》中所见孔子论“心”诸说,早已为后儒埋下建构心学之种子。本文从“仁”与“心”的即离关系、《孟子》所载孔子“论心四句”的心学价值、孔子忠恕之道的心学内涵、孔子“用心”说及其余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