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一首《出塞》最后两句写出了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突出特点是充满了唐朝边塞诗特有的豪迈之感,运用很多古代反映将士英勇征战、为国捐躯的典故,抒发了自己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表达了自己坚忍不拔的战斗决心,以及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堪称是近代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诗中最后两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极其悲壮,写出了壮怀激烈、视...
洪涛:诗史断裂是有意为之?—— 略谈编年体的作用
台湾清华大学硕士赖孟慧指出:唐朝南方边塞诗的内容包含了边塞战争,也包含了贬谪诗人对南方边塞的观察及身处异域的感慨,而南方边塞的毒瘴、酷热及海岛的风土民情都被纳入诗中,使南方边塞诗充满奇特的异域情调(《唐朝南方边塞诗研究》硕士论文,2007年)。《唐代边塞诗传》总之,中晚唐不是边塞无战事,文学史也不应是中...
边塞诗人从西域入蜀为何文风大变?听阿来细讲
阿来说,这首诗里的“驷马车”跟今天成都的地名驷马桥有关联,也跟司马相如开通西南夷后乘坐驷马车的典故有关。司马相如驾着驷马车一直往南边走,大大扩展了汉代的疆域版图。岑参还去了“万里桥”,写下“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阿来说,“万里桥今天还在。这...
边塞诗人从西域入蜀为何文风大变?阿来元宵节细讲“岑参成都诗”
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阿来说,“万里桥今天还在。这里有一个典故,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设宴送费祎出使东吴,费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从此这个桥就叫万里桥。那时有码头,可以坐船顺水而下,到遥远的扬州去。”
李白借吴王典故托讽唐玄宗
后来,诗圣杜甫也赞扬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意思是说,伍子胥读了此诗肯定也会哭泣于九泉之下。近色必远贤!知识分子最大的优势就是书读得多,能从历史洞见未来。尽管当时(727年)大唐的后宫问题尚不严重,很多问题也还没彻底暴露,但李白已从吴王夫差的悲惨结局,预感到了后宫...
未去边塞 也能写好边塞诗?
所以,王昌龄在运用了西域想象、汉代典故和战争志向后,创作出一首无比“真实”的边塞诗(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但如果想凭借此诗,找到古战场、古战役,则绝无可能。再看《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结合来看,王昌龄的边塞风景,皆属大尺寸写意派,景物纵深,大开大合,对比...
北宋边塞诗的资书用典
北宋边塞诗征引典故十分广泛,涉及“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先秦典籍主要有《诗》《礼》《易》等经部著作,《论语》《孟子》《庄子》《孙子》等诸子散文,《左传》《战国策》等史传散文。此外,最常“资书入诗”的还有“前四史”、《法言》、《世说新语》、唐人诗句以及宋人笔记。诸典之中,契合边事的英雄人物,折...
唐诗中最视死如归的一首边塞诗,决绝壮志,有死无生!
而这首《塞上曲》则是他少有的边塞诗之作,雄浑之中自由一派决绝之志,可谓有力反击了“其骨稍软”的评价。诗中前两句赞扬边塞军防的威武:我“汉家”的军旗漫山遍野在边塞飘扬,若有胡人入侵定教他有来无回。两句平平无奇,
这首唐诗因化用“驾鹤西归”典故传诵千古,毛主席手书并多次谈及
因而还有一个别名——仙鹤。如果盘锦这位老人的灵堂里的丹顶鹤是“不请自来”,没有人为因素,那么这位老人也是一生积德行善、功德圆满了!反复观看了这个神奇的视频,让我油然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唐代七律——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毛主席也非常欣赏。毛主席在《注释唐诗三百首》中崔颢诗《黄鹤楼》...
李贺用27载短暂生命奏响中唐诗坛浪漫主义的乐章
李贺呕心沥血的典故,就在这篇小传里。年轻时的李贺,经常骑驴外出,背着破锦囊,去野外搜集诗料。花鸟虫鱼,都是他的诗料,他偶有所得,便写下来,扔到锦囊里。回到家,便是整夜整夜地熬,重新编辑组织诗句。只有喝得酩酊大醉,或者遇到吊丧的日子,李贺才会打破这种常规。每一篇诗句的形成,都要耗费他大量的精力。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