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人物介绍,当下环境完美适配者,历史上低估的司马师
“三千死士”与“文鸯袭营”是司马师最有名的2个典故:前者体现出司马师强力的统筹能力,也侧面写出了曹魏苛政,当时九品中正制已经成型,寒门武官即使奋勇杀敌也得不到实质的升迁,太尉蒋济甚至对爵位明码标价,非常讽刺。而司马师在司马懿对曹爽让出西北一些权力后得以任职中护军,这是禁军的重要官职,同时兼具直接任命下级...
东兴之战:曹魏15万大军进攻东吴,结果谁赢了?
具体来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集团及其党羽。自此之后,司马懿家族篡夺了曹魏大权。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他的儿子司马师继续执掌魏国大权。一年后,得知孙权病逝的消息,司马师决定趁势进攻东吴,从而发动了东兴之战。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司马懿家族在曹魏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曹魏内部还是有...
权臣很难对付吗,皇帝能否一剑杀了权臣?说说权臣与皇帝的那些事
4、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魏明帝曹睿去世后,曹爽与司马懿共掌朝政,曹爽打击司马懿,并开始专权,司马懿主动让位并装病,等曹爽带着皇帝出城祭拜高平陵时,司马懿发动政变,控制洛阳城及太后。并设法让曹爽投降,曹爽本无能力,只想做个富家翁,投降后被司马懿找借口诛杀,从此之后,司马懿掌控了曹魏政权,并将...
司马师到底有多狠,皇帝说废就废了,司马昭根本比不上他
历史上的司马昭,远比司马师出名,除了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还有一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但若论军政能力及历史地位,是远远不及司马师的。司马懿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司马师少年时,便有雄才大略,与何晏、夏侯玄齐名,三人是很好的朋友。作为国家组织部长,何晏识人还是有一套的,他说:“看问题深...
司马懿去世后, 为何将大权交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原因有三点!
但为他打下扎实基础,铺平道路的却是其祖父司马懿。而彻底架空曹魏皇权,南征灭蜀的则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作为司马懿的嫡长子司马师,则在此几乎没什么作为。对比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的能力而言,自然是弟弟司马昭要强的许多,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让其家喻户晓。那么,谋略高超的司马懿却为何在去世...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世人皆知,那么司马昭为何至死都没...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在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昭生前,已经掌握了曹魏的大权,不仅间接杀了曹魏皇帝,更...
河洛典故:“此我过也”
曹魏镇东将军诸葛诞认为吴国此举是入侵的行为,建议司马师进攻吴国:由征南大将军王昶(chǎng)率军进逼江陵,镇南将军毋丘俭带兵进攻武昌,以牵制吴国长江上游的兵力,而后用精兵直攻东兴二城,“等到他们的救兵赶到时,我们已经大获全胜了”。王昶、毋丘俭和征东将军胡遵也提出了进攻吴国的计策,司马师最后拍板,决定...
河洛典故:志大而量小
公元255年,司马师率军讨伐毋丘俭、文钦,其间他的眼病越来越重,于是从前线回到许昌。司马昭从洛阳到许昌看望哥哥,皇帝下诏让傅嘏告诉司马昭,东南刚刚安定,他应当留在许昌。傅嘏与中书郎钟会密谋,没听皇帝的命令,而是与司马昭一起回到洛阳,在洛水以南驻扎。
畏法而来(河洛典故)
畏法而来(河洛典故)历史上,有的君主会给臣子选择的机会,有的君主则受不了臣民拒绝自己,用强制手段压制臣民,逼得别人“畏法而来”。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司马懿的儿子、抚军大将军司马师东征,征召上党的李喜任从事中郎。李喜这个人博学多才,司马懿在世时,就曾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不过,他始终没去就职...
河洛典故:大军势如破竹 问题迎刃而解
河洛典故:大军势如破竹问题迎刃而解三国时期,杜预的父亲与司马懿不和,结果被关进了监牢,后来死去,杜预也因此久久不能步入仕途。三国时期,杜预的父亲与司马懿不和,结果被关进了监牢,后来死去,杜预也因此久久不能步入仕途。司马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承父兄之位。杜预娶了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为妻,被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