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黄鹤楼》究竟好在哪里?竟让诗仙搁笔!
在情感的谋划上,诗人用仙人乘鹤的典故引出黄鹤楼晴日之景,情韵高亢嘹亮,尾联却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幽静深沉,使诗意重归于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如豹尾饶额,终成出神入化之深远意境。他这首诗向来点赞多多,甚至被南宋的著名诗评家严羽认定为“唐人七律第一”。而诗仙李白的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
诗词巅峰:历史上最高水平40首诗词(附点评),第一名是他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民日报》点评: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17《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
崔颢这首《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崔颢这诗写得很...
苍凉沉郁心潮涌——《菩萨蛮·黄鹤楼》解析
《菩萨蛮·黄鹤楼》的题目是“黄鹤楼”。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西蛇山上的黄鹄矶北端,濒临万里长江。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因流传着驾鹤成仙的神话而得名。这里风景秀丽,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更使其名扬四海。历代屡加重修。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毁于大火,...
【幼儿蒙学】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3.之:往、到达。4.广陵:即扬州。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
毛主席写的《菩萨蛮·黄鹤楼》,比崔颢的《黄鹤楼》更胜一筹
下阙“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两句,借用典故,怀古思今,应物斯感(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崔颢苍凉的诗句和传说的神话故事,并不能消减毛主席心中的忧思,作者并非为了登楼赋诗,因为黄鹤楼此时已毁,只有遗址可寻,实际上是对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忧虑。词的最后两句,一个“酹”字,一个“逐”字,将情感推向高潮。
诗不可说丨崔颢《黄鹤楼》诗详解,长歌明月在,独坐白云浮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样的诗句,“白云”对偶“黄鹤”,两两呼应,更为齐整,且有回环往复的意味,自然生发莫名的怅惘,更加具有“游仙”的感觉感受。啊,原初的版本真的是这样的吗?仙人“乘白云”有没有什么典故来历?为什么与上文所引述的三则神话传说里的“驾鹤...
打卡名楼的诗意召唤
正是其独特的历史典故和诗词佳作,这共同的文化瑰宝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共鸣。打卡名楼的热潮,正如一股清泉,浸润着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滋养着心灵的每一寸土地;又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年轻一代追寻文化根脉的坚定身影;更像一声号角,召唤着我们去传承那份历久弥新的经典文化,共同筑牢文化...
四大名楼看新景
在黄鹤楼内,当地用精美的壁画、模型、照片等介绍了“橘皮画鹤”的神话故事,黄鹤楼的历史沿革、诗词人文主题等。它原是三国东吴修筑的一座阅兵楼,到唐朝时逐渐演变为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整座楼既有金戈铁马的豪气、仙人骑鹤的仙气,又有诗歌文化的灵气。
初中语文各年级古诗文默写大汇总!含部编版新增教材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六)黄鹤楼(崔颢)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