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苏轼用了个典故,考官欧阳修问其出处?苏轼:“我编的!”
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洪流中,上演了一出历史罕见的佳话:一家三父子,携手共登科举龙虎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初出茅庐便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惊世之作,不仅赢得了文坛泰斗欧阳修的青睐,更是惊动了宋仁宗的龙颜,一举夺得榜眼之位,成就了一段传奇。为什么没有获得状元呢?其实主考官欧阳修本想把苏轼...
【网络中国节·中秋】 鲜为人知的典故,让这个中秋不再虚度!
晚唐诗人殷文圭也有“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的诗句,直接点出了中秋团聚赏月的习俗。中秋节为什么与桂花、焚香、科举有关?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在五行中,秋属金,秋天的月亮最明、最清晰,所以又叫“金之神”。中秋节与桂花敬“金之神”,当然少不了桂花、焚香。古人赏月常伴桂花,中秋节...
40个中国历史典故,收藏学习!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杨坚登基后,节俭肃贪,稳定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绩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公元589年,隋文帝消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文帝20.玄武门之变唐高...
前科举时代的选官制度与文运兴替
然后又逐渐从唐代拓展至宋代、明代,如祝尚书《北宋科举与文学》、林岩《北宋科举考试与文学》、陈文新《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叶晔《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等等,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科举制度对文学发展造成的影响。但科举制度创立前夕的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是否受制于朝廷的选官制度呢?孙宝教授的新著《南北...
法律典故中的十大成语
典故:晏子是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大夫。晏子当了相国。起初,景公想要为晏子更换住宅,就对他说:“你的住宅靠近集市,低洼狭小,喧闹扬尘,不适合居住,我给你换个明亮高爽的的住处吧。”晏子推辞说:“君主的先臣就住在这里,臣不足以继承先臣的业绩,这对臣已经过分了。况且小人靠近市场,早晚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
元朝首开科举考试,禹城人张起岩中左榜榜首
唐、宋以来,科举制度是儒士入仕为官的主要途径,但元朝建立后科举停废长达半个世纪(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到主张以儒治国的仁宗时,朝廷才开始制定出科举考试的各项制度和章程。皇庆二年(1313年),仁宗以行科举诏颁布天下,决定恢复科举制度。元代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行省考试)、会试(礼部考试)、御试(殿试)3级。各级考试时...
南京的国子监之街成贤街有什么历史典故?1399年8月6日朱棣起兵
不过,国子监学生不能成为四品以上大官。明清的制度是,只有出生于进士的科举获胜者才可以当大官。原则上,没有当过举人,你就难以成为五品以上高官。国子监的学生只相当于秀才,距离举人还有一段距离,自然更低一些。通常在国子监毕业后只能做个小官,比如县丞、主簿之类八九品的芝麻官,大多混到七品县令就到头了。
90个历史典故:读懂沧桑中华(建议收藏)
50.杨坚灭周称帝: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称帝,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杨坚登基后以“节俭”“杀贪官污吏”稳定了政权,后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绩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公元587年,隋文帝举兵南下,消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分裂局面。
原创从邯郸旅游回来后,谈谈关于邯郸的29个冷知识
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者李景濂就是其中之一。李景濂字右周,一字佑周,出生在直隶广平府邯郸县城南门里(今南门里南大街东侧)。他是大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甲辰科进士中的最后一名,名列三甲第150位,是本科进士中的最后一位。此后,科举制度被废除,他成为了“中国最后一名进士”。
宋诗不如唐诗?看诗词名家王兆鹏解读宋代文学!
南宋戏曲《张协状元》第二十六出中有一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念白,这在宋代并不是夸张浪漫的想象,而是对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士人最真实的写照。诸葛忆兵先生曾指出:“宋代的大批文官,都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上来的。尤其是高层官僚,绝大多数出身科举。《宋史·宰辅表》列宋宰相133名,科举出身者高达123名,占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