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觅知音:典故、出处与寓意全解析
高山流水茶叶常常指的主人公是在高山上种植的一首茶树叶,这些茶叶由于生长环境的最早特别性,具有独有的见于风味和品质。这些高山茶叶的人们成长历程中受到了清新的用典空气、纯净的出自于水源和较低的实践中度等环境因素的的人作用,使得茶叶的这个品质更加出众。而高山流水也代表着茶树根系所接触到的人生是来自山川流水...
做一个幸福的观众,关心高山流水,细品凤箫声动
伯牙子期的典故,想必大家都熟记于心,所谓高山流水好寻,知遇知音难觅。李凤云与王建欣的故事又如何呢?说起这个故事,当回到他们在天津音乐学院读附中的阶段,彼时正是1970年代末期,民乐教育虽开展地如火如荼,然大型民族乐队中二胡、笛子、扬琴占据主角,习琴箫者反倒成了“另类”。四年的同窗情谊,使得两位年轻人发现彼此...
理解自己的文明(11):文人雅器|图鉴
南宋刘松年摔琴谢知音图弗利尔美术馆藏绘钟子期与伯牙之间“高山流水觅知音”典故。画面是伯牙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琴,是文人雅器里的百雅之首。琴里知真意,琴音抚凡心。文人的书斋里最缺不得一张琴,《陋室铭》里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自侃所居之处为“陋室”,却“可以调素琴...
东西问·汉学家丨魏明德:“互见”的可能与“互鉴”的价值
不同的地方在于,法国人一般比较坦率,会直接表露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而中国人相对比较含蓄,经常借助其他方式来间接表达内心。就像“高山流水”的古老典故一样,伯牙和钟子期通过音乐相互了解、成为知心朋友。对于法中之间的文化交流,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艺术交流。1920年之后的中国画家,受到法国印象派和其他画派的影响。...
东西问丨姚伟钧:知音文化何以吸引全球“知音”?
中新社记者:“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个故事不但造就了“知音”这个词,也成就了古琴曲《高山流水》。该典故出自哪里,有何演变与发展?姚伟钧:俞伯牙与钟子期的传说由来已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对这一传说的记载。据《吕氏春秋》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念念平安》:“又是一封短信,我回得快,也盼你多多来信”
“唯凭高阁临流水,几曲清音入月光”,不知道琴台自己会不会弹琴?国立国会图书馆有《樗园诗稿》,只有三十多纸,可惜未见有与琴台往来的句子(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又见一首《夏日弹琴得十二文》:“独蹲床下操南薰,绿树风来暑气分。无那钟期舍吾去,高山流水好谁闻。”看来他应该会弹琴。
《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都经典,为何不少老师只让全文背诵前
很多人觉得《滕王阁序》最经典的应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千古名句,却不知道其实这篇文章最牛之处是40多个成语和固定词语的使用,以及数十个典故的运用。如果能将这篇文章中的成语和典故都一一了解透彻,虽无法做到“下笔如有神”,语言水平也将精进不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是中学课...
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首次在武汉永久会址举办
这座由钢结构和玻璃幕墙建成的连绵起伏的“山峦”,坐落在马鞍山与后官湖青山绿水之间,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永久会址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大师岚明设计,建筑以“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为主线,融合中法文化特色,以流水型的外观设计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下简称“中法生态城”)的自然环境巧妙融合在一起。走进永久会址...
20201201《诗书画》:诗书画中的轶事典故·高山流水
20201201《诗书画》:诗书画中的轶事典故·高山流水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toRightHolders我要反馈相关新闻投资热点尽在新浪财经APP>加载中...
筠州家庭家风家教微课堂(二十三)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50个名人故事...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26、口蜜腹剑(李林甫)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