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是教育部直属、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距今已有81年办学历史,是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开设语种最多的外国语大学。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北外紧密结合国...
这个大学的文学系,只存在了一年
“必记本”注:本文原题《民国留学生与中国第一个西洋文学系的创建》,载《白鹿塬论丛》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此为微信版,有增补。得丛刊主编周棉、本文作者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卫威授权推送,特此分享。一百年前,两个从美国哈佛大学回来的留学生梅光迪、吴宓,在南京东南大学结学衡社,创办《学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系
生命科学部:生物学系、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系、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遗传学系、免疫学系、细胞核生物学系和生理学系人文科学部:艺术史系、艺术实践系、古典艺术系、比较文学系、戏剧艺术系、东亚语言系、英语系、法语系、德语系、意大利研究系、音乐系、近东研究系、哲学系、修辞系、斯堪的那...
黄平: 中文系能否培养作家?
清华大学的课程体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杨振声特别提到:“西洋文学概要、西洋文学各体研究、中国新文学研究、当代比较文学及新文学习作也都是必修,选修课中又有西洋文学专集研究,这在当时的各大学中,清华实在是第一个把新旧文学、中外文学联合在一起的。”[4]只有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场,方能体会杨振声等人改革文学教育的...
【文史英华】在中西比较、文明互鉴中寻求文化自信之根
当时复旦大学中文系很有特色,有汉语言文字、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三个本科专业,我就被分到了文学评论专业。我们当时的校长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版的翻译者陈望道,后来是数学家苏步青,他的文化修养很高,诗也写得好。我们在校的时候,郭绍虞教授、蒋孔阳教授、王运熙教授这些著名学者都还在世,他们和年轻一点的钱锺书...
百家|乐黛云与广东学界的一段缘
1984年秋天,她与丈夫汤一介从美国返回国内后,适逢深圳大学正在组建,时任深圳大学校长的张维先生是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他邀请乐黛云、汤一介夫妇一起去深圳开创新的事业(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乐黛云在《自传》中写道:“他聘请我担任中文系主任,并同意我在那里建立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所,我的丈夫则可以去筹办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家...
一周文化讲座|淤泥与纯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杜拉斯
地点: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科技大厦一层彼岸书店嘉宾:肖铁(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比较文学系副教授)、宋念申(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历史系教授)、袁先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准聘副教授)群众的崛起是中国从王朝帝国到民族国家的转变中最激动人心的核心叙事之一。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漫长...
乐黛云:大时代的女儿
7月27日,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教授去世,享年93岁。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所,被公认是这个学科的奠基人、拓荒人。2021年夏天,我们曾采访过乐黛云老师及她的学生。当时吸引我们的,是她贯穿了一生的生命力与热情——她出生于1931年,17岁考入北大,几乎是到了50岁才真正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乐黛云|人的一生,有时选择对了,有时选择错了
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拓者、奠基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乐黛云教授于2024年7月27日逝世,享年九十三岁。乐黛云教授,1931年生,贵州贵阳人。1948年进入北大,1952年留校任教,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教授。她是文学史家、教育家王瑶和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学生,是戴锦华、钱理群的老师。
专访著名学者刘东:我的学术生涯与“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三十年...
他本来是中国学术界第一人,突然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批判目标,后来气氛又放松了,我就在第二年答辩了。答辩后被分到社科院外文所理论室,有段时间分出了比较文学研究室,我也是成员。过了十年我调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了十年比较文学。还在北大开了国际汉学的课,招了一些博士生。那时“海外中国研究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