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很喜欢庄子,多次引用他的观点,直到晚年还能背诵
在这里,毛主席对庄子的“舟水关系”这个观点非常认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条件,在哲学中这叫“有待”,有待就是自然的规律,掌握了规律,才能掌握自由,而离开了规律谈自由,是根本办不到的。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写道:“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
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历史只是其修辞的一种手段。前者是原则,后者则为策略。当然,两者都是自觉的,背后依托着不同的哲学立场。对历史的非历史态度,本身也是一种历史观。”(陈少明,第45页)《庄子》对待历史的非历史态度背后的哲学立场,蕴含在其语言观及其对经验世界的认识中。
推动中华传统哲学内部对话
总体来看,《庄子》外、杂篇的“至德之世”扩展了庄子的万物平等观念、万物一体观念以及老子的“复归于朴”观念。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书刚解读了《庄子·人间世》等篇中的部分文本,认为文本往往隐含着与字面义相反的作者意图。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玉彬认为,庄子思想是独特且自成一体的,由于其哲学观点...
庄子思想的危害是什么?高维度的思维,拯救不了俗人
任何哲学观点都是因为别有用心的人对它进行恶意解读,所以被赋予危害性。毒的根源是部分读者没有自己的思想,稀里糊涂地全盘接受他人的解读。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很厉害,他的水平丝毫不输老子。但是老庄二人的观点除了汉初“无为而治”和魏晋南北朝有过短暂的运用,此后两千年里,一直处在边缘位置。这绝不是...
日本哲学家写给现代人的《庄子》入门读物
就庄子思想而言,影响最大的是在哲学、文艺和社会文化批判方面。这些影响或作用既体现在社会意识中,也体现在个体精神上,前者塑造人文社会思想和学术的特质,后者提供心灵安顿和精神超越的哲理依据和观念资源。庄子思想不仅在本土能够发挥这些功能,在域外也趋向于产生与本土相同的功能,这是由其特质决定的。近代以降,社会...
高涛:庄子语言哲学思想与海外传播价值
庄子的语言体悟性、相对性和人本性思想与培根语言“市场假象”、格莱斯会话原则、奥斯汀语言行为说、奎因的“译不准”定理、普特南的词与物思想、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索绪尔的指称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等具有广泛的对比价值(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庄子哲学在海外具备良好的传播土壤和传播基础,其独特语言观可通过现代传播理论和手段...
中国哲学“本义的价值”观念及其结构层次
如庄子所言,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故人须于“属于人”的人伦世界中“独成其天”,以实现其存在的真实(《庄子·德充符》)。因敞开而进入遮蔽,乃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宿命。“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这一观念,表现了一种立足人伦的场域以开显人的本真存在的思想理路。“知止”并非...
《庄子》认识论的逻辑建构
????是非属于概念判断,是主观认知的抽象,彼此之间不能互相证明。“大道不称,大辩不言”是庄子的基本观点,所以“不称”“不言”,是因为任何概念语言都蕴含主观判断的元素。所以《齐物论》说,我与你争辩,无论胜负,都不能证明自己辩说之理是“是”或“非”,更不能证明二人辩说之理皆“是”或皆“非”,因...
庄子的生死观:死是大地赐予的休息
《庄子》是中国古代的智慧之言,对于现代社会,其中的观念与境界不仅绝不过时,反而益发显现其超前乃至超脱之处。日本学者蜂屋邦夫所著《庄子:迈向超俗之境》深入研究庄子思想核心,行文相对通俗易懂,下文为书中《庄子的生死观》一章里的第一节。原文作者|[日]蜂屋邦夫...
分析的中国哲学与中国分析哲学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曾指出,中国哲学历来缺乏清晰的思想。该观点在中国哲学界被视为对中国哲学的严厉批评。然而,冯友兰试图表明的是,更为清晰的逻辑论证对中国哲学研究极其重要,但大部分学者则基于此批评中国哲学缺乏严格的逻辑论证,中国哲学的整体形象似乎是只重感性、不重理性,只讲情感、不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