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诞辰120年|巴金如何谈论自己的作品?
巴金就是这样一个不吝于谈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甚至对于其中部分人物好恶的作家,他曾在自己的小说《萌芽》的题记中写道:“对于自己的文章总不免有点偏爱,每次在一本书出版时我总爱写一些自己解释的话。”他一生写作了大量自己作品的序文、评论,有时甚至同一本小说要写作十篇以上各类序文、后记,阅读这些序文,可以窥见...
纪念巴金:文汇报老照片打开历史记忆,让温暖的灯光永驻心中
2024年11月25日是人民作家巴金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一组文汇报老照片打开历史记忆,感受文学巨匠的精神和光辉,让温暖的灯光永驻心中。《巴金传》作者、文汇报高级编辑、著名散文作家徐开垒曾这样评价巴金:“长时间以来,他一直是中国文学界的前辈,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个大师。巴老活着,是一种力量;现在走了,他的精神更是...
巴金,大写的真人
拆开看是一本《序跋集》,扉页上有巴老的两行题词:“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赠赵丽宏同志,巴金,1984年11月15日”。巴金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文学创作的真谛。这两句话成了赵丽宏创作的座右铭。赵丽宏对巴金的热爱,始于童年时代。幼年的赵丽宏有个习惯,每当读到喜欢的书,就会记住作家的名字,并设法寻找...
“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巴金《旅途通讯》及其他
“疑惑不安的日子”出自巴金翻译过的屠格涅夫散文诗《俄罗斯语言》:“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担心着祖国命运的日子里,只有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和支持!啊,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自由的俄罗斯的语言啊!”巴金说在烽火连天那些“疑惑不安的日子”里,他“常常背诵这首诗,它是我当时‘唯一的依靠和支持’”。(...
甘棠之华(五)| “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 ——巴金《旅途通讯》及其他
巴金的文字平白如话,早年,感情澎湃,中年以后,逐渐节制。到了晚年,大风大浪都经过了,声嘶力竭的呼号没有了,时常是自己在默默倾诉,看似平静,却波涛汹涌。《怀念萧珊》中有一段很平淡的叙述:她陪着我经历了各种艰苦生活。在抗日战争紧张的时期,我们一起在日军进城以前十多个小时逃离广州,我们从广东到广西,从昆明到...
记忆| 陆正伟:巴金,大写的真人
上海在友谊会堂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会期一周),赵丽宏是受邀与会的最年轻的业余作者,被分在诗歌组(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会上,他听说巴金也来了,在小说组参加讨论。于是,他悄悄走到隔壁房间半开的门前朝里张望,看到了满头白发的巴金。两天后,巴金的散文《一封信》在《文汇报》上发表,这是巴老经历十年磨难后用作品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在...
“巴金”之前的诗作
1914年,巴金十岁时,母亲病逝;1917年,13岁时,父亲病逝。这是巴金少年时期最为刺痛心灵的个人事件。后来,他描述父亲去世那个晚上,他和三哥坐在房间里,“望着黯淡的清油灯光落泪。大哥忽然走进来,在床沿上坐下去,哭着说:“三弟,四弟,我们……如今……没有……父亲……了……”“我们弟兄三个痛哭起来。”(《最...
改革开放下,百姓口述命运转折的励志故事
这是张岐的散文集《灯岛》,薄薄的一小本,选了一些散文,现在看来写的颇受时代局限,但我还是珍藏到了今天。因为那是我青春岁月的纪念。也正是由于这样自幼养成的阅读习惯,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文革”万马齐喑时代的结束,大批文艺作品重见光明,我开始阅读大量出版的国内外文学新著,颇受鼓舞,甚至是开始有了...
广州人嘴真严,这么“传奇”的散步路线都不说!
当年,鲁迅先生租赁了2楼的1厅3房,现在的“八角亭”睡房就是鲁迅当时的房间,窗口正对马路。在这小小的房间里,编订了《朝花夕拾》《野草》,写下了30多篇杂文、散文。当时他正是透过客厅的窗户,窥见楼外的风景,在这里写下“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句至今广为流传的名句。
巴金谈外国诗人:诗艺与生活的关联
全文刊登在1952年11月上海《解放日报》上。我看,这首先应该是一篇类似欢迎辞的文字。果然,巴金接着就写道:“上海的人民更加兴奋地等待着你的来临。他们愿意让你看见你少年时期的梦在这里怎样成为现实。人民革命的洪流洗净了帝国主义留下的污泥,今天欢迎你的是一个光辉的新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