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了解《唐朝行政区划》都督、州、县、都护府、道等
从汉朝末年开始逐渐成型的州郡县三级制,历经三国时期、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到隋朝时已经名存实亡。隋先废除了郡,不久又将州改称郡,恢复秦朝的郡县二级制。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按需要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进一步分成...
古代地方如何实现高效的行政治理?细说秦汉时期的地方政治制度
郡县二级制一直沿用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又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州”,将全国划分为十四个州。不过州在两汉绝大部分时间一直作为检察区存在,直到东汉末汉灵帝中平五年,州才成了郡级以上的行政区划,这标志着郡县两级行政区划制转化为州郡县三级制。为了实行更加高效的地方治理,秦汉设立了自中央、郡、县、乡、里的...
诸葛亮时代的南阳郡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很多人就是不信
除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州郡县都比较实,是三级制,汉、隋唐、宋都是虚省制。最上面的那一级是虚的,不是真正的地方架构。直到元朝以行中书省治理地方,省这一级才算是做实了。从那以后到清朝灭亡,都是省府县三级。民国时候只有省县两级,建国以后也延续了这个制度。现在县级以上是事实上的三级,但地级市这一级于...
两汉行政区划演变,是如何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的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东汉末年朝廷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但恐怕很少有人细究这种行政区划的来源。其实,“郡、县”两级行政区划来源于秦朝的“郡县制”,而“州”的出现则源自于汉武帝时的监察制度改革,但却始终作为虚拟行政区划存在,直到东汉灵帝时才正式成为行政区划。“郡、县”两级行政区划...
魏晋时期的州相当于今天哪个级别,唐朝州刺史为何要比隋朝低一级
在东汉之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政区管理仍为州、郡、县三级制一直存在。隋朝初沿用州郡县制度,隋末则成为了郡、县两级。唐朝的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十九日,改郡为州,置刺史、别驾。盛唐时又在中央和州之间实行了“道”制,变成了中央、道、州、县四级制。这样一来唐朝的道就相当于汉时的州,郡则被...
历史烟云:从秦时道制到南宋十七路看两政区名称的演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行政区划基本采取了东汉的州-郡-县三级制(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但县级行政区划建制,在三国时期已没有了道、邑行政区域之称。但之后“道”的说法并没有消失,常用来称呼一定的进军、“安抚”路线。在北朝时,还用“道”来称呼一些重要的军事区域或者临时性的监察区域。
从郡县到省市县乡,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东晋时期,郡的长官可能叫太守,也可能叫内史。如果该郡辖区有藩王的封国,那么郡的长官就叫内史,如果没有封国,那么仍然叫太守。在职权上,太守和内史是完全一样的,只是称呼不同。这种制度也被南朝沿袭了。隋朝统一南北方之后,废州郡县三级为郡县两级,唐朝的行政区划名义上是“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非常奇怪,只起监...
郡州府路道都跑哪儿去了?聊聊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变迁史
不过王莽的“乱政”自然无法取得老刘家的认可,于是刘秀在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再将州牧改回刺史,工资也降到了六百石。直到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刘宏才彻底终结了这场刺史与州牧之争——从此直至隋唐的400多年间,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徐畅读《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百里不同制
从第一到第四圈层,社会控制程度依次衰减。这幅圈层图,相对于“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的单一式唐朝基层制度图景,无疑是更为贴近历史情境的。如果说在王朝国家一统时期,乡里制的推行仍呈现地域差异,那么这种差异较区域政权对峙时期,是否有所弱化?从本书揭示的两宋王朝的情况看...
河南是怎么变成河南的?
这是“豫州”第一次出现,虽然各州初期只是监察区,但后来权力渐增,俸禄渐增,成为最高行政区域,刺史变为州牧,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制。西汉末兖州、豫州、青州、徐州刺史部兖州刺史部下有东郡、陈留郡(开封)、淮阳国、定陶国等地,山东、河南勾肩搭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