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的十大经典诗词名篇,苦中有乐亦是深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古代诗人之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好雨...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类的量词是“只”,杜甫为何要用“个”?
杜甫所处的时代就在这个时间段当中,所以在他所处的时代,“个”的用法还在继续朝前发展。在杜甫生活的中唐时期,也许民间早已经把“个”这个量词用到了动物的身上,但是由于那个时候,认识的人不多,所以我们就很难见到有诗人把它用到诗文里面了。公元907年朱温灭唐之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动乱时期,即使是像...
从伟大的杜甫身侧出发,抵达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壮游》自注中,杜甫称崔尚为“崔郓州”,东平太守正是天宝初年崔尚的职任,这说明客居东都的杜甫确实曾多次听到“崔郓州”之称,间接表明此时他仍与崔尚保持着联系。事实上在天宝三载,杜甫的父执崔尚曾任济王府司马(从四品下),但旋即改授陈王府长史,而裴荣期在妻丧之后是否会继续在济王府任职,还是存疑的。唐人...
杜甫喜爱咏鹰,也赋予鹰意象丰富蕴意,主要有哪几个方面蕴意?
这首诗写于762年,处于杜甫漂泊时期。760年至770年,杜甫漂泊西南,先后在成都、梓州、间州、云安、夔州及湖北等地漂泊,他远离了政治中心,过着贫苦的生活,但依旧关心国家百姓。诗中“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极力描写角鹰的杀气横溢,但笔锋一转曰:“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燕雀不必惊怕,...
陶永莉、田源:民国时期诗法著作与旧诗写作教材的变化
“五四”时期,白话诗运动声势浩大,遍及全国。无论是作为大学国文系教学用的课程讲义,还是作为社会上诗歌爱好者的诗法启蒙读物,这两种诗法著作似乎都难以忽视白话诗的存在,或在序言中指责白话诗流弊,痛惜风雅沦丧,或在正文中辟专章评论白话诗。这使得民国时期的诗法著作即使要传授古典诗学,也不得不与白话诗对话。
“诗史”之前:还原安史之乱前杜甫生活的历史图景
但作者认为这一结论并不合理,他根据杜甫不同时期诗作的口吻,对标科举相关事件,认为杜甫初应科举的时间更可能在开元十八年,而其父杜闲很可能卒于开元二十七年,此后杜甫还接连失去了几位与他关系密切的家族亲眷,那么在开元二十五年到天宝四载期间,杜甫家中连遭变故,不可能自称这段时间为“快意”,真正的“快意...
“诗史”之前:盛世中的杜甫
但作者认为这一结论并不合理,他根据杜甫不同时期诗作的口吻,对标科举相关事件,认为杜甫初应科举的时间更可能在开元十八年,而其父杜闲很可能卒于开元二十七年,此后杜甫还接连失去了几位与他关系密切的家族亲眷,那么在开元二十五年到天宝四载期间,杜甫家中连遭变故,不可能自称这段时间为“快意”,真正的“快意八九年...
《杜甫传》:时代的孤独歌者
又经过了几百年,诗人冯至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以“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的切身感受,在杜诗中找到了那个千年知己。于是,他以杜诗为根据,“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那时,他们的家国之爱,现实的苦闷,人格精神与魅力,是那么相似。
因为它,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杜甫重露欢颜丨新知
《杜甫相关地图》(摘自[日]古川末喜著,董璐译《杜甫农业诗研究》)盛唐时期流行壮游,李白就是一个典型。这固然是由于此时繁荣的社会经济,也与交通的发达有很大关系。唐代交通以长安、洛阳大道为枢轴,从全国各大都市向四方辐射发展,官方管理的驿道逾六万五千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唐五代的官私养马业都获得一定...
杜甫“陶潜避俗翁”诗三论
乾元二年七月(759),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携家西行,越过陇坂,来到秦州;十月,从秦州出发,前往同谷;十二月一日,离开同谷。“陶潜避俗翁”即寓居秦州时所写。杜甫在秦州仅停留三月,考察这一时期的诗文,可以相对准确地“复原”其创作心态。首先,这一时期的诗文里充满着羁旅之悲。《遣兴》之四“蓬生非无根,漂荡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