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之冠”《登高》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杰出诗篇。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在夔州。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
在白帝城朗诵“七律之冠”——《登高》
#诗约万里#在白帝城朗诵“七律之冠”——《登高》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所作的《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一起来听CGTN记者葛宁在重庆奉节的白帝城朗诵此诗。12月31日,CGTN将在全球互联网平台发起#我在全世界为你读诗#...
杜甫晚年写下的一首千古绝唱,被评为“七律之冠”,至今无人超越
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慨。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更推崇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首句着重写山中秋色:秋空高...
史上最难超越的一首诗,被评为“七律之冠”,其中14个字人人会背
明代权威诗评家胡应麟曾说过,《登高》当为古今七律第一。《登高》之所以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便在于诗中蕴含的“悲”情,这种“悲”不仅仅是杜甫对自己年老多病、漂泊他乡的境况之悲,更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部蕃镇混战不断,对外又与吐蕃常有战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杜甫将这一...
300年前他来到重庆奉节写下一首唐诗,被誉为七律之冠
56岁接近人生的终点,一生漂泊看不到未来的确切希望,万里悲秋更感觉到人生的暮年,把这一切的悲情都描绘出来,唯有杜甫,唯有老杜,唯有这首《登高》。原标题:1300年前,一个诗人来到重庆奉节,写下一首唐诗,被誉为七律之冠
杜甫56岁写下《登高》,开篇就是千古绝唱,读来荡气回肠,被誉为古今...
重阳节这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明代学者胡应麟力推此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价道:“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
崔颢在黄鹤楼写下旷世七律,后李白在凤凰台隔空挑战,到底谁才是...
于是,在他后来登临凤凰台时,颇有几分神似的情景触发了积压着的心念,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体量相当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其实李白的诗集中七律诗极少,在唐诗300首当中,也仅仅只有这一首入选。其实话说回来,李白的整首诗有很明显的模仿崔颢《黄鹤楼》的痕迹。
汲古新知的主页-腾讯网
根深蒂固,汲取大地之精华;枝繁叶茂,沐浴阳光之恩泽。其干粗壮,需数人合抱;其冠如盖,可遮蔽风雨。夫古槐者,乃金山村之瑰宝也。历经数百载风雨洗礼,依旧傲然挺立。观其形态,犹如一位智者,默默守望着这片土地;又似一位守护者,守护着村庄的安宁与和谐。春夏之际,古槐繁花似锦,芬芳四溢。村民围坐树下,谈笑风...
杜甫这首诗,被誉为“七律之冠”,写尽人生之苦,句句都经典
安史之乱以后,杜甫和他的兄弟姐妹就走散了,因此异常思乡,但此时他身体也每况愈下,回望自己大半生,全都是苦。某一天,杜甫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一念感慨,就写下了这首千古经典。这首诗素有“七律之冠”之美誉,也是杜甫半生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真实写照,下面我们就深度解读一下。
15首最短的唐诗,字数虽少,意境却深,您读过几首
这首《登鹳雀楼》被称为“五言之冠“,他仅仅用二十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壮阔的自然图景,并寓含了深刻的哲理。前两句写景,落日余晖依傍山峦,黄河之水滚滚东流汇入大海,气势磅礴;后两句抒情言志,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这首诗也被选入小学课本里,作为孩子的启蒙诗歌。无论是寥寥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