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 | 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主任刘方喜表示,“理论阐释”组将紧扣重要文献,深味其立论逻辑,结合对中华美学思想与精神的角色定位的思考,做好阐述工作。文学所科研处处长李超表示,“历史基础”组将着重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历史基础与当代流变,展示不同历史阶段上的文化样态与近代以来对现代化的多重理解;...
“中国美学史书写的方法与意义”暨《20世纪中国美学史》新书研讨...
中国传媒大学王廷信教授认为,将20世纪中国非常复杂的美学史写出来,并且结合20世纪中国的思想史、社会史写出来,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值得祝贺。中国社科院刘方喜研究员指出,学界很多人对现当代中国学术评价往往偏低,用扎实文献说明现代中国学术的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认为,讨论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最...
中国社科院举办人工智能跨学科论坛
作为主办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方喜研究员表示,人工智能全球发展与研究现状目前更多偏于“实”的方面,如技术研发以及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等;而偏于“虚”的方面,既指人们关于人工智能的日常认知,也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等各学科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也紧随技术发展不断深入。论坛讨论的焦点之一,是人...
刘方喜:语言·文化·技术——40年文论的三次转向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文论已经历“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21世纪以来又在经历新的“技术转向”。今天看来,前两次转向总体上我们是跟着西方模式走。从西方看,1968年“红色风暴”后,西方文论的“文化转向”开始极速扩张,其重要历史背景是:西方尤其法国知识分子由“街头革命”退缩到“书斋革命”、“话语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网:“文化与自我”高层学术论坛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理论室主任徐德林研究员认为,当今中国的文化研究已经步入困境,最好出路是将行动派的理论诉求和思想派的介入实践在对话中达成耦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文室主任刘方喜研究员认为,文化的对话与经济的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法和策略,二者缺一不可。大连理工大学秦明利教授从伽达默...
分支动态丨首届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大会在广东珠海成功举办
中山大学教授钱捷和王华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方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小平4位资深学者,与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面对国内外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新形势及人才培养的紧迫需求,大会组织了2场特邀报告。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毕春丽分享了国内外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江苏...
图书馆2022年12月新书5128册(下)
序号题名责任者索取号出版社1401一个人的商业模式:自媒体时代变现的128种方法胡华成,刘坤源编著F713.36/861,清华大学出版社1402人才选拔这样做才有效:精准定位人才、内外渠道招聘、全面筛选考察董超,朱燕,丁路遥著F243.3/4,中国经济出版社1403数字证券研究报告.2021安秀梅,何聪主编F...
“虚”与“实”之间:跨学科人工智能论坛在京举办
第二组主题演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卓副研究员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峰教授在人机比较的视野中分析“人工智能与情感计算的可能性”,辨析一般观念对人工智能情感概念的误读,在区分情感反应与内在情感机制的基础上,肯定了人工智能情感的可能性,同时引入“情感判断”这一外部功能性机制,对内在情感机制进行功能...
“马克思主义文化实践与理论创新”研讨会召开
研讨会主题演讲环节,有五位专家作主题报告: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绍振教授《实践主体性与建构的批判性》、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南帆研究员《文学批评中的“历史”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方喜研究员《文化奇点:人工智能革命的生产工艺学批判》、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余岱宗教授《故事、百科辞典与叙事的疆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