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晓亮等:“智”化与“人”化:人机传播中虚拟数字人角色的再审视
[11]“万物皆媒”这一概念实际上揭示了媒介的泛化趋向并强调其“可供性”,即各种物对人的传播行动机会的提示,以及人对这些机会的回应。[12]潘忠党等则认为可以通过媒介的“可供性”来判断一个媒介是否“新”,并将“媒介可供性”划分成信息生产的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和移动可供性。[13]因此,我们以“媒介可供性”为切入...
【理响中国】网络强国建设更新全球文化生态
参考文献:[1]潘忠党,刘于思.以何为“新”?“新媒体”话语中的权力陷阱与研究者的理论自省——潘忠党教授访谈录[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7(01):2-19.[2]常江,田浩.(2021).间性的消逝:流媒体与数字时代的视听文化生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2),137-145.[3][4][5]同[1][6]Jo...
南京大学教授徐慨:“要过值得度过的人生”|学媒跨界
非常幸运的是,他的申请被接受了,此后,徐慨在潘忠党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克服种种困难,只用两年就完成全部学业要求并顺利通过答辩、拿到学位。徐慨(后排右三)199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与研究生同学合影,后排站立者:李立峰(左一,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咏(左五,现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邱林川(...
学术创新中的问题意识与价值立场——评董天策教授《提要探微:新闻...
共鸣于黄旦、孙玮、潘忠党等学者,董天策教授指出:“在传播格局的历史性巨变中:哪些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需要修正;哪些传统的新闻传播观念需要更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如何融合;媒体新闻与公民新闻如何建构合理的新闻生态;相应于全新的媒介现实,应如何建构新型的公共领域;新闻传播学科应当如何转型或重建;诸如此类,都是当前新闻...
李德团等:国家治理视域下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共生关系研究
作者:李德团(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副教授);陈映(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教授)来源:《青年记者》2024年第5期导读:从国家治理视域出发,本文认为媒体融合是政策引领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关系实践,竞合论与共生论是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关系的两种理论阐释路径。??...
彭兰教授在第五版《网传》里为这个知识点重新写了一个新章节(只能...
而彭兰教授沿着吉布森的「可供性」理论基石,以及潘忠党教授对「技术可供性」的定义,重新书写了《网络传播概论》的第二章,沿着第一章「技术的历史发展与人类的历史发展」的逻辑,直接提出了「技术可供性」的概念,认为第一章中所谈及的历史发展与变革的根本动力,实则就是技术所提供与所创造的,是技术的功能性和可供性共同...
潘忠党:事实核查:一个平凡行业的寓意
格雷夫斯这本书是考察美国事实核查运动的开创性著作,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潘忠党教授特地为此书撰写了导读,我们在这里先行推出,也期待更多读者看到这本在信息混杂时代让人明智的著作。看到这本书的英文书名《什么在决定真相》(Decidingwhat’strue),我们也许会期待它是最终展示“无解”的悬疑作品,或者是...
24本新闻与传播学大师经典 | 书单来了|社会学|伦理学|传播学概论|...
本书为全新修订版,加拿大教授G.斯图尔特·亚当和著名华人学者潘忠党教授做了学术导读。07新闻:幻象的政治[美]兰斯·班尼特著杨晓红王家全译978-7-300-25555-2《新闻:幻象的政治》在1983年首版时就成为政治传播研究的里程碑作品。从那时起,此书一直是政治传播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每一版中,班尼特...
社交媒体是否能够构建公共交往的新模式?
借鉴潘忠党教授的提法,它可以至少包括与他人的非正式交往中享受到的交往的愉悦;在与他人一道展开或分享各种观赏和游览活动中享受审美,并型构社会共享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体系;形成组群和团体以及以之为单位而展开的表达活动,以凝结群体的利益表达和行动能力;展开公共议题的讨论,参与影响决策的各项活动,以形成公众(thepubl...
复旦新闻系教授回忆导师宁树藩:那一代学人的单纯美好
若干年前,我院一次学术论坛期间,几位老友,南京大学段京肃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潘忠党教授等等,晚上相约去探望宁先生,刚一坐定,师母为每人沏上一杯老家碧绿清香的安徽毛峰,先生就开口了:你们每个人最近都在做什么研究啊,给我讲讲吧。又说,小潘啊,美国新闻学研究这些年有什么进展?关于“新闻”啊、“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