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拓者、北大中文系教授乐黛云今晨逝世,享年93岁
乐黛云,1931年1月出生于贵州贵阳,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建立中国首个比较文学研究所;曾担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会长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副主席等职。乐黛云长期从事比较文学、现代文学、跨文化研究,著有...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北大中文系教授乐黛云去世,享年93岁
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拓者、奠基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乐黛云教授于今晨逝世,享年93岁。乐黛云,1931年出生于贵州贵阳,1948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2年留校任教,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教授,并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会长及国际比较文学学...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在中西比较、文明互鉴中寻求文化自信之...
曹顺庆的学术生涯,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起步,随后逐步进入“中西比较”:中西比较诗学、“失语症”、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中国文论话语建设、“卡嗓子”问题和“重写文明史”……尽管身处西部内陆,曹顺庆与其带领的学术团队却以一种世界性的眼光,聚焦中国文化。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
送别!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学科主要奠基人乐黛云逝世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魏梦佳)记者27日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悉,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乐黛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乐黛云先生1931年1月出生于贵州贵阳。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2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乐黛云逝世 北大中文系发布讣告
乐黛云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者和卓越的教育家,她先后主持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比较文学方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开设“比较文学概论”“比较诗学”等课程,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国际汉学研究领域培养了一批出色人才,深受海内外同行和学生们的尊敬爱戴。她先后荣获全国高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悼念|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乐黛云离世:总是要创新
那时节,西来且新鲜的“比较文学”,便如同某种时代的微型肖像与文化印鉴(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在我个人的经历与体认中,我对比较文学的认知、国际视野中的比较和差异意识、我与这一学科丰厚而稀薄的联系,都系于一个人——乐黛云先生。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事实: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记忆中,比较文学的旗帜重叠着乐...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拓者乐黛云逝世,享年93岁
乐黛云,1931年出生,1948年进入北大,1952年留校任教,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教授,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会长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副主席,并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
一周文化讲座|今天,让我们谈谈抑郁
嘉宾:司马涛(汉学家、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中心特聘教授)、顾文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副教授)传统意义上,旅行是一种身体“换场”的经验。人在旅途,走出日常;潜入陌生的城市、山林,游走在陌生的街道。在场的身体遭遇一个在动态中敞开的新世界,生命感官在陌生环境中获得全然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可能...
戴锦华,不止一种女性主义
所以他们只能给外国学者“打工”,从而换取能够复印材料的机会,拿到手里之后再自己翻译。靠着边收集边整理,1990年她把电影理论班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送出校园时,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的教材和课程。1993年,应乐黛云教授邀请,已成为北影副教授的戴锦华到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任教授。在北大,学生们会提前三个小时...
世界文学新动向|“葡萄牙文学正在沦为真人秀”
他最新的作品集是《时间的碎片》(AparasdosDias.Aescritanapontadolápis),这是一部包含了访谈、随笔、自传等的散文集,若昂·巴伦托称之为对来自其他书册的呼唤的回应。1965年到1968年间,他在汉堡大学担任葡萄牙语相关专业教师,1986年直到退休,他在新里斯本大学担任社会人文学院德语与比较文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