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才俊汇集 高端学术交流 |第十八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贺祖斌,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五邑大学栾天罡教授,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卢小泉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吴爱国研究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技术部主任吴淑琪研...
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Nature系列综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虽然已经开发出多种生物传感器用于敏感和选择性地检测一系列疾病相关分子,但由于难以将生物传感器集成和小型化到便携式设备中,生物传感器的临床转化仍然有限。基于此,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概述了需要解决的关键工程挑战,以提高传感精度,实现多路复用和一步处理,并将电化学生物传感设备集成到数字医疗保健路径中。相关工作以“...
【人物与科研】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课题组JACS:DNA跨膜逻辑运算...
近日,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跨细胞膜进行DNA逻辑门运算的纳米机器,在细胞膜表面与细胞质内分别完成其两步DNA运算,避免了DNA纳米机器在实体瘤微环境中的非特异性激活,实现了活体内实体肿瘤的精准光动力治疗。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J.Am.Chem.Soc.(DOI:10.1021/jacs.1c06361)。鞠熀先教授课题组简介...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鞠熀先、刘颖教授在DNA跨膜逻辑运算研究方面...
在前期研究中,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鞠熀先与刘颖教授报道了基于核酸适配体和细胞膜上双受体结合的“双锁-智能钥匙”DNA逻辑门模型,并在肿瘤细胞识别与肿瘤治疗中实现了细胞亚型特异性的区分(Natmun.2016,7,13580)。然而,在细胞膜表面完成“逻辑门”运算需要依赖DNA链在细胞膜上的迁移。这一过程依靠...
MDPI人物专访:Sensors副主编鞠熀先教授
人物简介:鞠熀先教授,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1992年在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6–1997年为加拿大Montreal大学博士后,1999年任南京大学教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2007年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
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提出的早期癌症的精准治疗方法
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提出的早期癌症的精准治疗方法光动力治疗(PDT)是一种通过光敏剂产生活性氧来诱导癌细胞凋亡的癌症治疗方法,可对多种癌症进行非侵入性治疗(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由于肿瘤早期表现出特定microRNA(miRNA)的异常高表达,miRNA响应激活的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中引起关注。然而,体循环中的RNA会在负载光敏剂的纳米探针到达肿瘤细胞...
不约而“大同”,两位院士谈“智能+传感器”
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主持大会报告俞汝勤院士作《“人工智能+X”模式助推化学传感器与计量(信息)学研究范式转换刍议》报告。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18)等发展规划。俞汝勤在报告中说到:“国家对一些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如此重视,它正引发...
探索·收获!新华社: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团队发现人体对外源性小...
新华社: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团队发现人体对外源性小核酸的吸收机制昨日小南推文探索·收获!鞠熀先课题组提出早期癌症的精准治疗方法新华社8月21日报道,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张辰宇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胃部有一种特殊蛋白SIDT1,它能吸收食物中的小核酸,该发现解答了一个已讨论近10年的学术问题。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
鞠熀先:用纳米技术“捉拿”癌细胞
这就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鞠熀先的工作节奏,多年无休早已是寻常。拼命、严谨、执着,是学生和同行给鞠熀先最多的评价。40多年前,在田间插秧的鞠熀先,在化学老师编的元素周期表顺口溜中,发现了化学的乐趣。30多年来,他在生物传感、分析化学、纳米材料等领域深耕,将纳米技术引入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提出疾病标志物...
春播!nature 推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百年院庆特刊
发展原位分析方法来测量细胞内的生物分子事件是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鞠熀先所领导团队的主要目标。经过几十年的电学分析、纳米生物传感、生物成像、生物分析化学和信号放大策略设计的积累,鞠熀先团队现在专注于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分析,以提高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鞠熀先教授和他的同事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方法来原位定量检测细...